[发明专利]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5940.0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宝;夏铭;林明桂;贾丽涛;侯博;郭荷芹;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76 | 分类号: | C07C2/76;C07C7/04;C07C1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烷直接转化 分离工艺 乙烯产物 乙烯 甲烷转化 混合物 分馏塔 输入口 甲烷 烃类 石油化工领域 乙烷 产物分离 富含甲烷 丙烯 上端 溶剂 丙烷 碳数 脱碳 下端 脱水 | ||
1.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的产物S0经脱水、脱碳与干燥,获得富含甲烷、乙烯、乙烷及C2+烃类(C2+系碳数大于2的烃类,主要为丙烯和丙烷)混合物S1,将混合物S1输入到甲烷分馏塔下端输入口,溶剂S2输入到甲烷分馏塔上端输入口,混合物S1和溶剂S2在甲烷分馏塔中充分接触并进行传质、传热,在甲烷分馏塔上端输出口获得仅含有微量乙烯的甲烷气即富甲烷S3,在甲烷分馏塔下端输出口端获得C2+与溶剂的混合物S4;所述C2+与溶剂混合物S4进入溶剂分馏塔输入口进行分馏,在溶剂分馏塔上端输出口获得C2-3烃类混合物S5,在溶剂分馏塔下端输出口获得含有含微量C2+的富溶剂液S6,该富溶剂液S6输入到甲烷分馏塔上端输入口作为溶剂S2循环利用;所述C2-3烃类混合物S5进入乙烯分馏塔输入口进行分馏,在乙烯分馏塔上端输出口获得乙烯产品S7,在乙烯分馏塔下端输出口获得乙烷、丙烯的混合物S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乙烷、丙烯的混合物S8进入乙烷分馏塔输入口,在乙烷分馏塔上端输出口获得乙烷S9,在乙烷分馏塔下端输出口获得丙烯产品S10;所述乙烷S9输入反应工段的乙烷脱氢反应器,用于增产乙烯,在溶剂分馏塔下端输出口获得含有含微量C2+的富溶剂液S6,该富溶剂液S6输入到乙烯吸收塔上端输入口,在甲烷分馏塔上端输出口获得仅含有微量乙烯的甲烷气即富甲烷S3输入到乙烯吸收塔下端输入口,富溶剂液S6和富甲烷S3充分接触进行传质、传热,乙烯吸收塔上端输出口输出几乎不含有乙烯的甲烷气S13,乙烯吸收塔下部输出口获得甲烷、乙烯与溶剂的混合物S11;混合物S11减压进入分离器输入口闪蒸,从分离器上端输出口输出富甲烷汽相S12进行驰放燃烧(S12量很小,压力也很少,回收成本高,工程一般都做如此处理),从分离器下端输出口输出溶剂S2(溶解有少量的杂质,但是不影响作为溶剂使用),溶剂S2进入甲烷分馏塔上端输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
甲烷分馏塔塔釜操作温度:90-140 ℃
甲烷分馏塔操作压力:20~30 bar
溶剂分馏塔塔顶操作温度:-40~―20 ℃
溶剂分馏塔塔釜操作温度:175~210 ℃
溶剂分馏塔塔顶操作压力:12~20 bar
乙烯分馏塔塔顶操作温度:-30~-10 ℃
乙烯分馏塔塔釜操作温度:0~20 ℃
乙烯分馏塔塔顶操作压力:20~30 bar
乙烷分馏塔塔顶操作温度:-20~0 ℃
乙烷分馏塔塔釜操作温度:20~60 ℃
乙烷分馏塔塔顶操作压力:15~25 bar
乙烯吸收塔塔顶操作温度:-30~-10 ℃
乙烯吸收塔塔釜操作温度:-30~-10 ℃
乙烯吸收塔塔顶操作压力:40~60 bar
分离器操作温度:-30~-10 ℃
分离器操作压力:20~30 ba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进入甲烷分馏塔的溶剂S2与混合物S1的质量比为6:1~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进入甲烷分馏塔的溶剂S2与混合物S1的质量比为6.5:1~9.5: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溶剂S2为戊烷与邻二甲苯的混合液,质量比为1:4~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溶剂S2为戊烷与邻二甲苯的混合液,质量比为1:1 ~4: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其特征在于:S6导入所述乙烯吸收塔前通常应冷却至:-40~-20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9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床反应器合成1,9-癸二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促进烃类原料热裂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