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5940.0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宝;夏铭;林明桂;贾丽涛;侯博;郭荷芹;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76 | 分类号: | C07C2/76;C07C7/04;C07C1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烷直接转化 分离工艺 乙烯产物 乙烯 甲烷转化 混合物 分馏塔 输入口 甲烷 烃类 石油化工领域 乙烷 产物分离 富含甲烷 丙烯 上端 溶剂 丙烷 碳数 脱碳 下端 脱水 | ||
本发明涉及甲烷转化技术和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的产物S0经脱水、脱碳与干燥,获得富含甲烷、乙烯、乙烷及C2+烃类(C2+系碳数大于2的烃类,主要为丙烯和丙烷)混合物S1,将混合物S1输入到甲烷分馏塔下端输入口,溶剂S2输入到甲烷分馏塔上端输入口。本发明解决了甲烷转化制乙烯的产物分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烷转化技术和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产物的分离工艺。
背景技术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大宗石油化工产品,更是一种大宗化工原料。目前,生产乙烯的路线包括石油基路线和煤基路线,其中石油基路线主要为烃类裂解法,即以乙烷和丙烷为裂解原料经管式热裂解生产乙烯。然而,随着烯烃需求的不断增大,仅以乙、丙烷为裂解原料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烯烃的需求,裂解原料开始向重质化发展。近年来,中科院大化所和上海石化工程公司分别开发出的煤基乙烯路线MTO技术,已经成为新型的乙烯生产方法。MTO技术,即含碳资源(煤、天然气或生物质)经甲醇制烯烃,通过该方法将煤气化、气体净化、甲醇合成、甲醇精制、甲醇制烯烃、烯烃分离等步骤,获得乙烯、丙烯产品。该方法在我国“缺油、少气,煤炭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背景下,提供了一种乙烯、丙烯生产的可替代方法,但该方法存在合成路线长、设备投资过大的缺点。
以现有公开的技术来看,针对OCM产物的分离工艺还很少,但从 OCM产物组分与石化路线获得的低碳烃组分极相似,不同点仅在于两者产物组成有较大差异。因此,对石化路线的低碳烃分离专利技术进行回顾,对开发OCM产物的分离工艺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甲烷、乙烯分离工艺的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深冷精馏法和溶剂吸收-解吸法。早年提出的深冷精馏法因其技术成熟度高,获得广泛应用,但其缺点在于,所需的深冷温度达-140℃以下,由此带来的压缩制冷循环操作费用极高,装置选材和加工要求高,设备投资大。为此,McCue等(1990年)提出两级深冷分离,将深冷改为两级,即先深冷至-38~17℃,再深冷至<-38℃,大幅地降低了总体冷需求量。然而,即使如此,操作费用高、设备投资大仍然是深冷精馏法的主要问题。
与之相反,溶剂萃取(吸收)-解吸法,能够将深冷温度从-165℃提升至~-40℃,极大地降低了操作费用,例如:Mehra(1988年, 1988.05.10)提出的基于溶剂萃取-解吸的分离工艺,并采用聚二醇二甲醚(沸点250℃)、N-甲基吡咯烷酮(沸点203℃)、N,N-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53℃)、碳酸丙烯酯(沸点242℃)、环丁砜(沸点285℃)、三乙酸乙二酯(/)、C8~C10芳烃(沸点144℃)等作为萃取(吸收)剂,降低了操作费用,提高了乙烯回收率。然而,此工艺也存在如下问题:使用的萃取剂沸点较高,这使得溶剂分馏塔下端所需的温度较高,用常规的蒸汽加热方法难以实现,用其它非常规加热方法(如:电)势必造成操作成本的增加。
Bauer(1996年,1996.05.28)也提出了从裂解气中回收C2+的工艺,此工艺同样采用溶剂吸收-解吸法,以摩尔质量在50~75g/mol 的烷轻(如正戊烷、异戊烷或其混合物)为溶剂,取得了较佳效果。然而,此工艺存在以下问题:正戊烷、异戊烷或其混合物虽然对C2+ 烃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但是吸收塔塔顶汽相采出中难以避免会带出一定量的C5烃溶剂,造成溶剂损失;同时C5烃与C3烃的沸点差较小,溶剂回收难度较大;
Minkkinen(2002年,2002.03.19)提出了溶液吸收-再生法分离乙烷和乙烯的工艺,此工艺使用C3馏分烃洗涤塔-溶剂吸收塔,所选溶剂从甲苯、戊烷、己烷、和甲苯-苯混合物中选取。此工艺虽然具有较多优势,但是采用甲苯、甲苯-苯混合物仍存在溶剂分馏塔釜温过高、溶剂吸收容量较低的问题,难以使用常规加热方式,造成操作费用的增加;而采用戊烷、己烷溶剂则存在相对较高的溶剂损失;另外,该工艺流程较长,适合轻组分(CH4-)含量比C2+含量相当甚至略高的进料组成,同时轻C3+烃溶剂循环要求外加C3+烃,其循环过程中的损失不容忽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9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床反应器合成1,9-癸二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促进烃类原料热裂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