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类游戏的视角控制联动转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8454.4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涂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常青 |
主分类号: | A63F13/5258 | 分类号: | A63F13/5258;A63F13/80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角控制 虚拟车辆 虚拟摄像机 游戏 控制变量 同步调整 转向轮 联动 转弯 车轮 行驶 安全驾驶 车辆驾驶 角度计算 视角调整 行驶状态 游戏场景 游戏画面 转向变量 娱乐性 视线 渲染 驾驶 视角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类游戏的视角控制联动转向方法,属于车辆驾驶游戏中视角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虚拟摄像机、虚拟车辆和游戏视角控制模块,该方法包括:将控制变量输入至游戏视角控制模块中,该控制变量用于调整虚拟摄像机和虚拟车辆;根据转向变量同步调整虚拟摄像机,进而对所述视线同步调整;依据视角调整转向轮进行转向,根据转向轮的转向角度计算出各车轮的转弯半径;依据当前虚拟车辆中各车轮的转弯半径和虚拟车辆的行驶速度,计算出虚拟车辆在游戏场景中的行驶状态,并通过计算机渲染得到游戏画面,以达到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状态下视角的调整先于车辆的转向行驶,符合人在现实中驾驶车辆的本能以及安全驾驶规范并提高娱乐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驾驶游戏中视角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车类游戏的视角控制联动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驾驶类游戏中所采用的视角控制方法不论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其主要问题是视角的转向与现实驾驶情况不符合,其中,某些十分常用的视角控制方法甚至与现实情况相悖。以赛车类游戏为例:众所周知,赛车类游戏通常将虚拟摄像机设置在第一人称位和第三人称位,以第一人称位和第二人称位分别论述其缺陷。
第一人称位,虚拟摄像机在车辆内或在车辆表面,游戏开发商宣称:“这是模拟驾驶员的视角。”其中,现有方法是直接将视角与车辆固定,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当用户需要控制车辆转向时,视角不能提前转向至欲行驶方向,而只能随车辆的行驶而一起转向。游戏画面中显示欲行驶方向的部分变得十分狭窄,用户很难提前观察欲行驶方向的情况,预判时间变短;该问题导致用户难以控制虚拟车辆转向行驶,且转弯半径越小越难控制;车速越快越难控制。
为克服上述缺陷:(1)采用带有方向传感器的VR显示设备,由用户自行调整视角。这样的方法可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但却带来了另外的问题:VR显示设备价格高昂,能够支持VR显示设备的游戏或模拟软件少,开发这样的软件也十分昂贵。
(2)采用多个显示设备,靠扩大游戏画面显示范围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其缺陷是价格昂贵,显示设备体积庞大,不适合大众消费。
第三人称位,即:虚拟摄像机在车辆外部,游戏开发商宣称:“这是模拟上帝视角,从外部观察车辆的行驶。”
目前主流的车辆驾驶类游戏将虚拟摄像机设置在第三人称位时均采用了类似于“影视跟拍”的视角控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是:虚拟摄像机被架设在虚拟无人机上,虚拟无人机跟随游戏车辆飞行,虚拟摄像机拍摄车辆和游戏场景。既:先由用户控制虚拟车辆转向行驶,随后游戏画面跟随转向。
类似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游戏画面中全面渲染出车辆的行驶状态和游戏场景,提高游戏的娱乐性;其缺陷是游戏视角的调整滞后于车辆的转向。具体的:以车辆为参考系,当车辆右转行驶时,用户需要将视线向右方调整,以便观察右转弯道路情况,但游戏画面中的视线却相对于车辆向左方调整。当车辆左转行驶时,用户需要将视线向左方调整,以便观察左转弯道路情况,但游戏画面中的视线却相对于车辆向右方调整。这不但与人在现实中安全驾驶的规范相悖,也与人观察物体及其运动情况的本能相悖。造成用户体验不佳,游戏操控困难等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采取提升虚拟无人机敏捷度的方法,以图缩短跟拍滞后时间。类似的方法只能缓解上述问题,其效果可以逼近第一人称固定视角,但还是与人的本能不符,且牺牲了一定的游戏娱乐性。
以上技术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认真考虑人眼的生理结构和人的本能,在视角控制方法中未满足“人需要充足的时间提前观察欲行驶方向。”这一基本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类游戏的视角控制联动转向方法以达到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状态下视角的调整先于车辆的转向行驶,符合人在现实中驾驶车辆的本能以及安全驾驶规范且能够兼顾成本、操控体验、竞技性和游戏娱乐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常青,未经涂常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8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