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化提取卵转铁蛋白的方法及其蛋白铁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0280.5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美湖;石梦玲;金永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79 | 分类号: | C07K14/79;C07K1/34;A61K38/40;A61P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焦伟丽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化 提取 铁蛋白 方法 及其 蛋白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化提取卵转铁蛋白的方法及其蛋白铁产品,主要使用高压脉冲电场辅助处理蛋清降低黏度和表面张力,电场分子极化作用诱导更多带电极性基团暴露,带电分子产生反复剧烈运动,这种运动破坏了卵黏蛋白纤维状结构,使卵黏蛋白与卵类黏蛋白、溶菌酶等可等可溶性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解体,浓厚蛋白稀薄化,粘度进一步降低,分子分散起到很好的辅助分离的效果,有助于后期超滤分离,提高蛋白得率;通过改用亚铁与鸡蛋清中卵转铁蛋白进行鳌合,不仅可以增强卵转铁蛋白的结构稳定性使其后期可以加入高浓度乙醇进行进一步纯化,而且人体更易于吸收二价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质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化提取卵转铁蛋白的方法及其蛋白铁产品。
背景技术
将蛋清中加入亚铁离子进行鳌合,不仅可以使卵转铁蛋白结构更加稳定,足以抵抗高浓度的乙醇而不会变性,而且鳌合了亚铁的卵转铁蛋白可以提高蛋白的含铁量并作为铁补充剂。鸡蛋清中的卵转铁蛋白可以作为铁的载体运输铁进入人体,与铁结合后可以降低其致敏性,在补铁的同时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是将卵转铁蛋白与三价铁鳌合,考虑到提取鳌合铁的卵转铁蛋白可以作为铁强化剂这一用途,且人体更易于吸收二价铁,因而选用二价铁与鸡蛋清中卵转铁蛋白进行鳌合。传统的补铁剂大多会刺激人体胃肠道,长期服用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适,于是很多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为开发更多新型的补铁剂。由于我国是最大的禽蛋生产国和消费国,在食品行业中对蛋黄的需求量很大,往往蛋清会作为废弃物丢弃,那么充分利用蛋清中蛋白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蛋清中的卵转铁蛋白具有结合金属离子的特性,那么以卵转铁蛋白作为载体将铁运输进人体,可以减少铁对人体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将卵转铁蛋白铁配合中药成分可以健脾益气,补血活血,更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目前国内外提取纯度较高的卵转铁蛋白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对蛋清进行前处理后再联合阴阳离子树脂交换、固定化金属鳌合亲和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虽然提取的蛋白纯度很高,甚至可以达到98%以上,但所用的树脂、色谱柱、蛋白分离纯化仪成本较高,若大量提取也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化提取卵转铁蛋白的方法及其蛋白铁产品,主要使用高压脉冲电场辅助处理蛋清降低黏度和表面张力,电场分子极化作用诱导更多带电极性基团暴露,带电分子产生反复剧烈运动,这种运动破坏了卵黏蛋白纤维状结构,使卵黏蛋白与卵类黏蛋白、溶菌酶等可等可溶性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解体,浓厚蛋白稀薄化,粘度进一步降低,分子分散起到很好的辅助分离的效果,有助于后期超滤分离,提高蛋白得率;使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和超滤装置来提取纯化,超滤除去的废液可以旋蒸回收乙醇并重复利用,绿色环保、成本很低且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工业化提取卵转铁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蛋清的预处理:将鸡蛋清洗干净后分离出蛋清,采用电动搅拌器缓慢搅拌蛋清至浓厚蛋白变均匀;
(2)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将(1)中蛋清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电场分子极化作用诱导更多带电极性基团暴露,诱导带电分子产生反复剧烈运动,破坏了卵黏蛋白纤维状结构,使卵黏蛋白与卵类黏蛋白、溶菌酶可溶性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解体,浓厚蛋白稀薄化,粘度进一步降低,分子分散;
(3)加入FeSO4或FeCl2溶液进行鳌合:将搅拌均匀的蛋清加双蒸水进行等体积稀释后,加入NaHCO3和NaCl充分溶解后加入FeSO4或FeCl2溶液进行充分鳌合;
(4)初次加入无水乙醇:缓慢加入无水乙醇至终浓度30%~50%后立即离心取上清液,并用纱布将上清液中悬浮的杂质滤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0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