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0700.X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0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唐恺;赵振峰;王宁;叶嘉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31 | 分类号: | G01S13/931;G01S13/87;G01S13/90;G01S7/4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雷达 识别 方法 | ||
1.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位于车身第一位置的第一毫米波雷达的第一回波信号,同时获取位于车身第二位置的第二毫米波雷达的第二回波信号;
对所述第一回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回波信号中采集区域重合的部分进行一次融合运算,形成第三回波信号;
解析第三回波信号,输出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信号的获取包括如下步骤:
记录获取第一回波信号和第二回波信号的开始时刻T1,并获取T1时刻第二毫米波雷达的位置点A和第一毫米波雷达的位置点B;
在车身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和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分别持续获取第一回波信号、第二回波信号;
记录获取第一回波信号和第二回波信号的终止时刻T2,并获取T2时刻第二毫米波雷达的位置点C和第一毫米波雷达的位置点D;
所述一次融合运算包括:
将第一毫米波雷达、第二毫米波雷达在位置点B与位置点C之间采集到的第一回波信号、第二回波信号进行比对,相同部分进行合并,不同部分按照位置点顺序重新构建,形成第三回波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结果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回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回波信号中采集区域非重合的部分与第三回波信号进行二次融合运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融合运算包括:
将第一毫米波雷达在位置点C和位置点D之间采集到的第一回波信号、第三回波信号以及第二毫米波雷达在位置点A和位置点B之间采集到的第二回波信号按照位置点顺序重新构建,并解析获取目标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和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回波信号和第二回波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启动指令,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和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由独立探测模式转为协同探测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结果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与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自动切入独立探测模式,所述独立探测模式是指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和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相互独立地对各自采集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获取目标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探测模式下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独立探测模式下分辨率的理论极限值,所述协同探测模式用于与车载自动泊车系统相配合实现泊车车位的识别。
8.一种泊车车位识别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雷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自动泊车系统、安装于车辆前方的第一毫米波雷达以及安装于车辆后方的第二毫米波雷达,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与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和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分别与自动泊车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毫米波雷达与所述第二毫米波雷达分别独立获取回波信号并传输至自动泊车系统,所述自动泊车系统设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毫米波雷达和第二毫米波雷达发送的第一回波信号、第二回波信号进行一次融合运算、二次融合运算及解析,获取目标信息并输出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070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达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BSD毫米波雷达安装位置自动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