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滤清器及混合动力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4478.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银;张利;何延刚;吴孟兵;张建伟;吴全军;汤海娟;麻金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4 | 分类号: | F02M3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滤清器 混合 动力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及混合动力汽车,其中,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气口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第二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和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共振腔体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共振腔体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共振腔体与第二共振腔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二共振腔体与第一隔板之间,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避免了布置外挂式谐振腔,同时又满足了顶置空气滤清器承担发舱装饰盖所需要的美观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及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能源短缺和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源动力汽车等,而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包含油电混合系统,驱动电机通常布置在发舱,根据需要进气系统必须布置在发动机顶部,由于进气系统顶置,有时进气系统管路较短无法进行消声元件的布置,需要将消声元件布置在空气滤清器的内部,但空气滤清器由于顶置又要承担发舱装饰盖的功能,因此对于消声元件的布置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本身作为一个扩张腔型消声器,其它消声元件还有谐振腔、四分之一波长管、高频消音器,其中谐振腔、高频消音器均可以布置在空气滤清器上。扩张腔消音器是由一个腔室和两边与之相连接的管道组成,可以实现对较宽频段的噪声进行消减。现有技术中空气滤清器上需要布置谐振腔时,通常将谐振腔外挂于空滤器壳体外部,谐振腔的腔体通过焊接固定在空滤器壳体外部。但是当空气滤清器采用布置在发动机顶部同时需要承担消音元件与发舱装饰盖的功能时,采用现有技术布置谐振腔存在两方面问题:1、由于顶置,空气滤清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尺寸不能设计太大,通常需做成扁平状,不利于布置外挂式谐振腔;二、谐振腔采用外挂式布置很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及混合动力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发动机顶部时不利于布置外挂式谐振腔,且谐振腔采用外挂式布置不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气口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第二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和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共振腔体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霍尔姆兹共振消音器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共振腔体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共振腔体与第二共振腔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二共振腔体与第一隔板之间,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空气滤清器还包括第二隔板,以及被所述第二隔板隔开的第一扩张腔体和第二扩张腔体,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第一扩张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扩张腔体和第二扩张腔体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口对准所述第一扩张腔体,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扩张腔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空气滤清器还包括第三隔板和滤纸,所述第三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三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二扩张腔体分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前腔体被所述滤纸分为上前腔体和下前腔体,所述第三隔板设有位于所述滤纸上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滤纸的下方,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后腔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壳体被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滤纸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空气滤清器还包括与所述滤纸连接的框架,所述框架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框架为发泡PU(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 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4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燃油滤清器及其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