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4705.X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梁书利;林影;李璐;廖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N15/53;C12N15/70;C12N15/10;C12P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加氧酶 突变体 反馈抑制 终产物 脱敏 制备 制备方法和应用 氨基酸序列 半胱氨酸 酶突变体 脱硫效率 丙氨酸 赖氨酸 酶活性 色氨酸 脱硫剂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该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对4S途径终产物HBP反馈抑制脱敏,该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是将来源于Rhodococcuserythropolis IGTS8的DszC的第101位丙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327位色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氨基酸序列如SEQ NO: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制备该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的方法及该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在制备高校脱硫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得在HBP抑制下酶活性最高的DszC酶突变体AKWC,能够对4S途径终产物HBP反馈抑制脱敏,显著地脱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4S脱硫途径中,DszC酶是第一个参与反应的酶,将DBT两步加氧氧化成DBTO2。DszA、DszB、DszC酶均受到代谢终产物HBP的抑制,其中DszC受到的抑制最严重。因此,解除HBP对DszC酶的抑制从而提高DszC酶的催化活性获得优选的DszC酶对于提高4S脱硫途径的脱硫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脱硫的4S途径可特异性裂解加氢脱硫(HDS)后残留的难脱硫芳香族S-杂环化合物的C-S键而不损失其燃烧值。该途径的四种Dsz酶将模式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转化为无硫化合物2-羟基联苯(HBP)。该途径最困难的瓶颈之一是HBP对Dsz酶的反馈抑制作用,并且4S途径中第一个参与反应的酶DszC受到最严重的抑制。
然而,目前关于HBP在DszC上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机制尚未得到解析。在缺乏酶结构或催化机理信息的情况下,定向进化技术是提高酶催化活性的有力工具。因此,通过定向进化技术获得优选的DszC酶能够有效提高4S途径的脱硫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通过获得在HBP抑制下酶活性最高的DszC酶突变体AKWC,能够对4S途径终产物HBP反馈抑制脱敏,显著地脱硫效率。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通过高通量筛选和模拟分子对接获得了HBP产量最高的突变菌株E.coli BL21(DE3)/A101V,并对A101和一个与HBP通过π键相互作用的关键残基W327进行了迭代饱和诱变,最终获得了在HBP抑制下酶活性最高的DszC酶突变体AKWC。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该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对4S途径终产物HBP反馈抑制脱敏,其特征在于:该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是将来源于Rhodococcuserythropolis IGTS8的DszC的第101位丙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327位色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氨基酸序列如SEQNO:4所示。编码该DszC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NO:3所示。
一种制备上述单加氧酶DszC突变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SEQ NO:1所示的野生型DszC的核苷酸序列为模板,以其编码序列如SEQ NO:1的核苷酸序列为模板,通过易错PCR引物EP-S/EP-A、使用低保真DNA聚合酶rTaq酶和添加一定量的MnSO4对DszC进行随机突变;
(2)步骤(1)的突变基因和含有4S途径其余三个基因dszA、dszB和dszD的表达载体pSB4A5-BAD经Nhe I和HindⅢ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后转化表达宿主E.coli BL21(DE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47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