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动态排队长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0591.X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德;章庆;许古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张欢欢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排队 排队长度检测 车辆动态 排队队列 轨迹跟踪式 动态计算 分区管理 跟踪检测 排队车辆 输出排队 数据结果 行驶轨迹 智能管理 车车 车距 车速 检测 交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动态排队长度检测方法,方法包括以下过程:跟踪检测区域内各车辆的行驶轨迹,获取各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并以车道为单位进行分区管理;将同一车道内各车辆的速度及相邻两车车距与设定的动态排队车速阈值和动态排队车距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各车辆是否属于动态排队队列;根据各车道内动态排队队列分车道计算动态排队长度。本发明对车道内的车辆进行轨迹跟踪式检测,动态计算车道内排队车辆的长度,使数据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为交通智能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本发明还能够对各个车道的排队长度进行计算,分车道的输出排队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动态排队长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管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其发展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正常生活,因而它也成为市民群众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之一,对城市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高饱和度状态下的城市交通网络内车辆排队行为必然发生,而准确获取车辆动态的排队长度是进行交通拥挤程度评估、交叉口信号灯控制配时和交通流溢出控制等交通智能管理的重要前提。
现有技术中,交叉口车辆动态排队长度的计算往往是基于排队论的方法获取的。排队论方法是将道路瓶颈看成是一个服务系统,车辆到达规律服从一定分布,当车辆到达率超过服务能力时,排队开始形成,车辆到达累计数与离去累计数之差为排队车辆数。
但是在排队论的方法中,车道内排队车辆的到达和离去不是立即的。静止车辆的启动驶离过程仍然占用道路资源,如果将车道的停止线看成服务窗口,车辆驶出车道应当才是服务结束。同样的,排队系统中车辆如何定义,亦没有明确说明。实际应用中,排队长度没有标准定义,数据结果误差较大,无法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车辆动态排队长度检测方法,能够对车辆进行轨迹跟踪式检测,动态获取每个车道内车辆的排队长度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队长度算法缺陷、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动态排队长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过程:
S1,跟踪检测区域内各车辆的行驶轨迹,获取各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并以车道为单位进行分区管理;
S2,将同一车道内各车辆的速度及相邻两车车距与设定的动态排队车速阈值和动态排队车距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各车辆是否属于动态排队队列;
S3,根据各车道内动态排队队列分车道计算动态排队长度。
进一步的,通过微波检测器获取各车辆的位置和速度。
进一步的,将同一车道内各车辆的速度及相邻两车车距与设定的动态排队车速阈值和动态排队车距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各车辆是否属于动态排队队列的具体过程为:
检测到某一车道内车辆的速度小于动态排队车速阈值,且相邻两车车距小于动态排队车距阈值,则认为此车辆属于动态排队队列。
进一步的,根据各车道内动态排队队列分车道计算动态排队长度的具体过程为:
若当前动态排队队列中第一辆车的车头驶过车道的停止线,从车道停止线起到最后一辆车车尾的距离总长度作为动态排队长度;
若当前动态排队队列中第一辆车的车头在车道的停止线内,将当前动态排队队列中第一辆车的车头到最后一辆车车尾的距离总长度,作为动态排队长度。
进一步的,动态排队车速阈值取值范围为0-30km/h。
进一步的,动态排队车距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0-40米。
进一步的,动态排队车速阈值30km/h,动态排队车距阈值2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0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