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方程式赛车的转向切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0840.5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汪永嘉;何煜太;贾琛;冯凯;马速达;牛婉;李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G05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方程式赛车 转向 切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方程式赛车的转向切换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和传动总成,所述传动总成靠近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一侧,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且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关于下壳体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盘通过普通平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本发明中,通过传动总成的设置,系统装置的质量及体积均较小,便于FSAC的空间布置,提升了赛车的轻量化和空间利用率,并且由于伺服电机和直线电机的设置,使得转向状态切换的过程实现了一键切换,提升了方程式赛车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赛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方程式赛车的转向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方程式赛车,原意是惯例,常规;准则,方案。赛车必须依照国际汽车联合会制定颁发的车辆技术规则规定的程式制造,包括车体结构、长度和宽度、最低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汽缸数量、油箱容量、电子设备、轮胎的距离和大小等;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赛车,就是方程式赛车,所进行的比赛即方程式汽车赛。
然而现有的方程式赛车大多自动化程度低,不具有无人驾驶的功能,而现有的自动化驾驶技术的转向装置大多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适用于方程式赛车这类对空间布置合理性要求较高的车种,并且现有的自动转向系统在进行有人和无人驾驶的模式的切换时,不够顺畅,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无人方程式赛车无人转向系统与有人转向系统的顺利切换,及保证二者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人方程式赛车的转向切换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方程式赛车的转向切换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和传动总成,所述传动总成靠近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一侧,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且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关于下壳体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盘通过普通平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并且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之间啮合连接有惰轮,所述惰轮的中心处嵌设有惰轮轴,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有导轨,且导轨的内部螺栓固定连接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惰轮轴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伺服电机远离输出轴的一侧套接有电机卡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体靠近第一齿轮盘的一侧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壳体,并且下壳体的中心位置处螺栓固定连接有端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齿轮盘的中心处嵌设有齿轮轴,且齿轮轴与转向柱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惰轮的一侧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凹台,且惰轮齿牙靠近凹台的一侧均呈过渡光滑的锥形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惰轮的内部嵌设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远离凹台的一侧设置有与惰轮内侧卡接的孔用卡簧,所述惰轮轴上套接有挡圈,且挡圈位于惰轮远离凹台的一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传动总成的设置,系统装置的质量及体积均较小,便于FSAC的空间布置,提升了赛车的轻量化和空间利用率,并且由于伺服电机和直线电机的设置,使得转向状态切换的过程实现了一键切换,提升了方程式赛车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对惰轮的一侧进行过度光滑锥形面处理,使得惰轮在切换的过程中更加的流畅和稳定,并且由于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加工简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0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珍珠粉圆结构及其易撕包装体
- 下一篇: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