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0953.5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跃明;孙则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23 | 分类号: | E04B5/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王昌贵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中空 肋叠合板 固定板 浇筑 骨架中空腔 框架上表面 框架中空腔 结构稳定 使用寿命 抗断裂 内固定 填充区 支撑架 贴合 通孔 填充 平行 | ||
1.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包括带有矩形中空腔的框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上表面浇筑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与框架(5)贴合侧设有多个通孔(3),所述框架(5)中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矩形中空腔的骨架(8),所述骨架(8)中空腔由填充区(7)进行填充,所述骨架(8)与框架(5)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架(6),所述骨架(8)外侧与框架(5)之间设置有浇筑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的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区(7)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废渣层(73)、基层(72)和沥青混合层(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72)为硬石板,所述废渣层(73)与基层(72)通过混凝土粘合剂连接,所述沥青混合层(71)为石油沥青与马蹄石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层(71)、基层(72)以及废渣层(73)厚度的比例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浇筑区(4)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混凝土层(41)和砂石层(42),所述凝土层(41)与砂石层(42)的厚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挡板(1)的外形尺寸与框架(5)配合侧的尺寸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框架(5)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钢筋(9),钢筋(9)穿过挡板(1)上的贯穿孔延伸至框架(5)的外侧面处。
9.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的安装方法,根据权1至权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安装方法如下:
S1:根据施工图纸,检查叠合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S2:按照施工方案放独立支架位置线,在下一层楼板位置弹出叠合板位置线,抄平放线,在剪力墙面上弹出2-3m长的线,墙顶弹出叠合板安放位置线,并做区别标志;
S3:根据房间的开间尺寸按照强度计算独立支撑架的位置后依次搭设独立支撑,制作可调节钢制预制工具式支架作为叠合板底部独立支架,相邻独立支架的中心间距控制在1600-1700mm,调整独立支架的支撑高度使其与侧墙预留标高相同;结构层施工时按前述要求设置双层独立支架,待一层叠合板结构施工完成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60-69%时,拆除下一层的独立支架;
S4:根据楼板高线,在独立支撑架上架设铝合金梁,复核独立支撑架的标高使得铝合金梁上表面的高度达到图纸要求,完成叠合板底支撑的搭设;
S5:采用钢扁担对预应力带肋叠合板进行多吊钩吊装;
S6:起吊至离地面20-45cm的高度,改变吊钩位置或数量使叠合板的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度差小于5cm,将叠合板吊至作业层;
S7:叠合板要从上垂直缓慢落下,在距作业层30-40cm的高度处悬停,手扶叠合板实现方向的调整,将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后停稳缓慢下落完成放置;
S8:在叠合板挡板(1)外表面处粘接小木块,撬棍作用在小木块上调整叠合板的位置,控制安装误差小于等于2mm;
S9:进行标高校核,通过调节可调支撑架的高度使得叠合板的高度与图纸要求高度之差的实测值小于5mm;
S10:吊装其余的叠合板;
S11:清扫叠合板上表面,并对有油污的位置进行凿除,凿除深度控制在1-4mm,使用有压力水进行冲洗湿润,无浮灰;
S12:浇筑混凝土,穿收光鞋用木刮杆在水平线上将混凝土表面刮平,随即用木抹搓平;
S13:浇水养护8-10天,完成预应力带肋叠合板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09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