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4032.6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梦华;鲍建军;刘西文;魏明亮;石坤鹏;李志丹;于亚坤;姜子刚;刘少康;付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F01N11/0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加热系统 惰性气体 发生系统 鼓风系统 支架系统 测控系统 气流控制系统 除尘系统 清理装置 载体碳 二次污染物 排气连接管 气体连接管 控制线束 主动再生 电源线 工控机 碳烟 碳载 | ||
1.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包括:测控系统(S10)、空气加热系统(S20)、鼓风系统(S30)、气流控制系统(S40)、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支架系统(S60)、除尘系统(S70);测控系统(S10)通过电源线(1)与空气加热系统(S20)、鼓风系统(S30)相连接,测控系统(S10)通过工控机控制线束(6)依次与空气加热系统(S20)、鼓风系统(S30)、气流控制系统(S40)、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及支架系统(S60)相连接;鼓风系统(S30)通过气体连接管与空气加热系统(S20)、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相连接;空气加热系统(S20)和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又与支架系统(S60)相连接;支架系统(S60)通过排气连接管(11)与除尘系统(S7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系统(S10)包括:电源线(1)、工控机(2)、工控机控制线束(6);测控系统(S10)中的电源线(1)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相连接,电源线(1)另一端与测控系统(S10)中的工控机(2)、空气加热系统(S20)中的高温热风枪控制器(3)、鼓风系统(S30)中变频风机控制器(4)相连接;测控系统(S10)中工控机(2)通过工控机控制线束(6)与鼓风系统(S30)中的变频风机控制器(4)、气流控制系统(S40)中的冷风通道节气门(14)、气流控制系统(S40)中的热风通道节气门(15)、空气加热系统(S20)中的高温热风枪控制器(3)、支架系统(S60)中的上游温度传感器(8)、支架系统(S60)中的下游温度传感器(9)、支架系统(S60)中的上下游压差传感器(10)、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中的氮气发生器(1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系统(S20)包括:高温热风枪控制器(3)、高温热风枪控制线(7)、高温热风枪(16)和高温热风枪出口温度传感器(18);高温热风枪控制器(3)一端通过工控机控制线束(6)与测控系统(S10)中的工控机(2)相连接,高温热风枪控制器(3)另一端通过高温热风枪控制线(7)与高温热风枪(16)、高温热风枪出口温度传感器(18)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系统(S30)包括:变频风机控制器(4)、变频风机控制线(5)、变频风机(12)和空气流量传感器(13);变频风机控制器(4)一端通过工控机控制线束(6)与测控系统(S10)中工控机(2)相连接,变频风机控制器(4)另一端通过变频风机控制线(5)与变频风机(12)、空气流量传感器(1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控制系统(S40)包括:冷风通道节气门(14)、热风通道节气门(15);冷风通道节气门(14)一端与鼓风系统(S30)变频风机(12)相连接,冷风通道节气门(14)另一端与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中的氮气发生器(17)相连接;气流控制系统(S40)中的热风通道节气门(15)一端与鼓风系统(S30)变频风机(12)相连接,热风通道节气门(15)另一端与空气加热系统(S20)中的高温热风枪(16)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PF载体碳烟和灰分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发生系统(S50)包括:氮气发生器(17);氮气发生器(17)一端与冷风通道节气门(14)相连接,氮气发生器(17)另一端与支架系统(S60)中的冷热气体混合器(19)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40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增压器、发动机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固定式颗粒捕集器再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