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中药材骨碎补的SCA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8480.3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宗芳;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8 | 代理人: | 方金敏 |
地址: | 666300 云南省西双版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中药材 骨碎补 scar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物种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中药材骨碎补的SCAR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构建方法、特征性扩增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布了鉴定中药材骨碎补正伪品的SCAR分子标记的构建方法,三个SCAR分子标记,以及对应的特征性扩增引物,鉴定方法及应用。本发明SCAR分子标记更加经济方便,不用经历PCR产物纯化、测序等步骤,能大大节约鉴定成本;更加准确和稳定;不需要分类学背景的专家、不需要经历次级代谢产物提取与检测分析等步骤,就能对中药村进行更加快捷高效的鉴定。本发明可以实现骨碎补药材的准确鉴定,突破了传统药材识别的局限,解决了骨碎补药材混伪品滥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种鉴定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鉴定中药材骨碎补的SCAR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构建方法,特征性扩增引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药材的准确鉴定是中医药事业运行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仍是中药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同种药材来源复杂,特别是中药材在传承过程中存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现象药导致同一种药材的使用植物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很多情况下,多种同属植物作为一种药材使用,而其鉴定与质量控制都尚难尽如人意。由于药材之间形态、结构极近似,性状、显微(组织构造和粉末)等传统鉴定方法有比较大的难度,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药师,也费时费力,并且不能保证精确无误。因而,有必要建立更加准确、快速、可靠的多来源药材鉴定和质量评价体系。
槲蕨(Drynaria roosi)为槲蕨科(Drynariaceae)植物。其干燥根状茎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骨碎补;柚皮苷为主要药效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干燥品中不得低于0.5%。市场上出现的骨碎补混伪品药材只含有微量甚至不含柚皮苷,主要包括团叶槲蕨(D.boni),石莲姜槲蕨(D.propinqua);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中华槲蕨(D.sinica);栎叶槲蕨(D.quercifolia);川滇槲蕨(D.delavayi);大叶骨碎补(Davaliaformosana)。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很难区分,经常会被当作中药材骨碎补使用。错误的使用可能降低用药的有效性并存在用药安全的隐患。同一科属的蕨类植物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需要经验丰富的分类专家才能准确鉴定,且鉴定过程极为繁琐。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DNA序列变异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是中药材鉴定的重要方法,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DNA条形码已经发展成为物种鉴定的重要工具,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应用广泛。然而,传统DNA条形码存在以下问题:1、这些传统DNA条形码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鉴定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没有一个DNA条形码能适用于所有植物类群,针对某一特定类群,需要进行重新筛选,而已有可作为DNA条形码筛选的基因较少,2、单一DNA条形码所包含的变异位点较少,且变异位点多为单核苷酸突变位点,所合成引物往往表现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低,其物种鉴定能力有限,3、传统DNA条形码需经过DNA测序和序列比对实现物种鉴定,成本较高。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可以发掘叶绿体基因组在不同物种间的特征性区域,从而可以开发出特定物种的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用于特定物种的鉴定。相对于RAPD、SSR等传统的分子标记,本发明开发的SCAR分子标记具有所用引物较长且引物序列与模板DNA完全互补,可在严谨条件下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特异性强,检测结果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强。由于上述优点,SCAR分子标记成为目前中药材分子鉴定的重要工具。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鉴定中药材骨碎补的SCAR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构建方法,特征性扩增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8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