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0149.5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韩利;许久;郭洋洋;任文超;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焊接 定位板 定位块 定位组件 定位工装 客车乘客 强力磁铁 乘客门 乘客 立柱 调整定位板 螺栓 定位台阶 定位需求 工艺方式 工装主体 工作效率 焊接定位 限位结构 粘接方式 整体材料 工艺性 外弧面 横梁 置放 加工 车型 吻合 侧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其中,每个定位组件均包括定位板、定位块、以及螺栓,所述定位块的内侧面与乘客门立柱外弧面弧度相吻合,所述定位板的前侧设有定位台阶,用于置放乘客门下横梁,其中,所述定位板和定位块与乘客门立柱相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强力磁铁。本发明定位块和定位板均采用整体材料加工设计,结构可靠,工艺性好,加工精度较高;强力磁铁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工艺方式简单,对工装主体的破坏小;通过调整定位板和限位结构可实现多种车型的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需求,提高了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焊接定位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骨架焊接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客车行业近年的发展,更为了适应客户的订单需求,客车制造厂生产系列车型的周期逐日加快,使得原本通过卷尺测量定位的方式效率太低,定位精度差,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各客车厂家都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更快的交付使用,更好的产品质量,才有更好的市场。
目前大部分营运客车乘客门立柱外弧面带有一定弧度,乘客门下横梁相对于乘客门立柱外弧面内收一定距离,从侧面看两者之间不在同一面上,现场焊接操作人员靠卷尺等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定位难度大,精度低。导致后续总乘客门安装时与下横梁不匹配,部分存在安装难需返工的现象,影响产品生产周期。
中国专利文献CN106078054B公开了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通过支管连接,第一定位板的圆弧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与车身侧围弧度吻合。横梁一侧靠在第二定位板上,另一侧面靠在车身上,完成对横梁的定位。
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第一定位板相对于车身侧围弧度没有夹紧,能够相对移动,横梁相对于车身的位置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工扶持,同时还需要调整横梁的焊接姿态。
因此,上述工装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以满足了多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要求,提高了焊接作业效率和焊接定位精度。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块,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定位块的内侧面与乘客门立柱外弧面弧度相吻合,所述定位板的前侧设有定位台阶,用于置放乘客门下横梁,其中,所述定位板和定位块与乘客门立柱相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强力磁铁,以便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磁性吸附在左、右乘客门立柱上,其中,第一定位组件的定位板和第二定位组件的定位板相互面对,乘客门下横梁的两端置放在定位板的定位台阶上,所述乘客门下横梁的端部与乘客门下纵梁形成适于焊接的搭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的内侧面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圆弧过渡面、第二平面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定位板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强力磁铁安装在定位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强力磁铁通过粘接方式与所述定位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前端面、后端面均设有用于与定位板连接的螺纹孔,以实现定位块在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上的通用。
进一步地,所述强力磁铁为钕铁硼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0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