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SMNP作为对照检测SMN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2012.3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晔;王怡慧;张奇;孟妍;朱海燕;刘玉瑛;陈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彭鲲鹏;韩宏星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mnp 作为 对照 检测 smn 基因 拷贝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外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of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的方法,所述方法以SMNP作为对照基因,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本发明还提供了检测SMN拷贝数的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外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 因(Survival of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的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较为常见 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SMA的携带率和发病率在各人种中基本相同, 携带者频率1/40~1/60,新生儿中发病率约4~10/100,000。
SMA是一种神经肌肉紊乱疾病,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退行性 变为特征,会导致肢体和躯干出现对称性、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Neurotherapeutics.2008;5:499-506)。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运动能力 和寿命等,国际SMA联合会将典型SMA分为I型、II型和III型等3 个型别(Neuromuscular Disorders.1991;1(2):81;Neuromusculardisorders.1992;2(5-6):423-428)。
SMA I型,6个月前发病,也被称为Werdnig-Hoffmann病、婴儿期 SMA等。该型占所有SMA患者人数的约50%。该型患儿有严重的进行 性的肌无力与肌张力减弱,一般不能独坐,如果没有治疗一般生存期不会 超过2年。
SMA II型,6至18个月发病,也被称为青少年型SMA、中间型SMA 等。有一些能坐,部分能站,但是大多不能行走,常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一般寿命超过两岁,部分可存活至青春期甚至更长。
SMA III型,18个月后发病,也被称为Kugelberg-Welander病、轻 型SMA等,有很强的临床异质性,通常能发育,但是婴儿期近端肌肉通 常会出问题,多数患者能行走,只是有轻微无力。青春期病情有可能出现 反复,寿命多正常。
在典型的SMA I、II和III型之外还有0型和IV型。
SMA 0型,先天型,有严重的关节挛缩、面瘫和呼吸衰竭,常出现
SMA IV型,成人型,一般于35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缓慢逐渐 发生的上下肢近端无力和肌肉萎缩,成年期都能够行走。
SMA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定位于五号染色体5q13.2区域。该区域整体 呈现为一个巨大的反向重复结构,这也导致该区域内容易发生非等位基因 间同源重组,造成基因缺失或重复等异常。
在该区域上的两个高度同源的基因被命名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survivalmotor neuron,SMN)。研究发现,靠近端粒的SMN1是SMA 的致病性基因。如果两个SMN1基因拷贝全部缺失或带有致病性突变则 会导致SMA;靠近中心体的SMN2不是SMA致病性基因,但其拷贝数 与SMA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相关(Cell 80:155-165,1995)。
SMN基因全长20kb,含有9个外显子(1、2a、2b、3-8)。SMN1和 SMN2基因序列在包括启动子在内的全部基因区域高度一致。目前发现 SMN1和SMN2基因只有5个碱基的区别(rs1454173648,INS6-45,G/A; rs4916,Exon 7+6,第840碱基,C/T;rs212214,INS7+100A/G; rs1244569826,INS7+215,A/G;rs1323191655,Exon8+245G/A),它们 分布在内含子6到外显子8之间的区域内。SMN1和SMN2基因所有外 显子序列仅存在两个碱基不同,其一是外显子7中的一个不同碱基,为同 义突变;其二是外显子8中的一个不同碱基,位于终止密码子后,对蛋白 编码无影响。因此,SMN1和SMN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2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工况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缺陷检测的方法及缺陷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