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3559.5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1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闫钧;赵领洲;胡祥翔;吴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8 | 分类号: | A61L2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叶立涛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血管 干细胞 膜片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人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初步构建MSC膜片;将人内皮细胞直接接种到MSC膜片表面,建立EC-MSC膜片共培养模型;使用共培养条件培养基连续培养10-14天完成预血管化EC-MSC复合膜片的构建;
具体步骤包括:
S1.MSC膜片的制备:取原代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至第4代至第5代,调整细胞密度为2.6-3.6×104个/平方厘米接种在培养板中,第二天更换膜片诱导培养液,隔日换液,在37℃、饱和湿度、5%CO2条件下连续培养6天,初步构建MSC膜片;
S2.EC-MSC膜片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取原代培养的人内皮细胞扩增至第4代至第5代,调整细胞密度为2.6-4.7×104个/平方厘米接种到初步构建的MSC膜片表面,使内皮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直接接触并整合,建立EC-MSC膜片共培养模型;
S3.预血管化EC-MSC复合膜片的制备:更换共培养EC-MSC膜片的培养液为共培养条件培养基,在37℃、饱和湿度、5%CO2条件下连续共培养10-14天,隔日换液,当在培养皿底部出现乳白色膜样物质,即完成预血管化EC-MSC复合膜片的构建;
步骤S3所述共培养条件培养基包含体积百分比为66.7%-33.3%的无因子的内皮基础培养液,和体积百分比为33.3%-66.7%的低血清膜片诱导培养液;
所述低血清膜片诱导培养液包含5%胎牛血清(v/v)、0.2-0.4mg/mL谷氨酰胺、50-100μg/ml维生素C,余量为α-MEM培养液;
所述无因子的内皮基础培养液包含5%胎牛血清(v/v),余量为EBM培养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原代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使用的人内皮细胞为原代培养的人脐动、静脉内皮细胞,或者肺动、静脉内皮细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膜片诱导培养液包含10%胎牛血清(v/v)、0.2-0.4mg/mL谷氨酰胺、50-100μg/ml维生素C,余量为α-MEM培养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条件培养基包含体积百分比为66.7%的无因子的内皮基础培养液,和体积百分比为33.3%的低血清膜片诱导培养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条件培养基包含体积百分比为33.3%的无因子的内皮基础培养液,和体积百分比为66.7%的低血清膜片诱导培养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组装预血管化干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条件培养基包含体积百分比为50%的无因子的内皮基础培养液,和体积百分比为50%的低血清膜片诱导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35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