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湿法联合脱硫脱硝运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4857.6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0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苗广发;于睿;周孟磊;胡春建;崔玲;杨秀文;曹桂荣;代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86;B01D53/6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硝 精脱硫 干法 湿法 脱硫脱硝 烟气 联合脱硫 运行装置 干湿法 碱液罐 吸收 第一气体分布器 吸附剂使用寿命 设备维护成本 脱硫脱硝效率 含硫化合物 脱硫脱硝塔 液体分布器 内循环泵 酸性气体 外循环泵 捕雾器 碱液池 脱硝塔 吸附剂 吸收段 再生段 除尘 半焦 去除 脱除 净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法联合脱硫脱硝运行装置及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湿法粗脱硫脱硝部分和干法精脱硫脱硝部分,所述的湿法粗脱硫脱硝部分包括碱液池、第一碱液罐、内循环泵、外循环泵、第一气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捕雾器和湿法粗脱硫脱硝,所述干法精脱硫脱硝部分包括吸收段、再生段、第二碱液罐和干法精脱硫脱硝罐。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经除尘的烟气先在湿法粗脱硫脱硝塔内,采用NaOH溶液吸收去除大部分的SO2、SO3和NO2酸性气体,然后烟气进入干法精脱硫脱硝塔,经半焦吸附剂吸收净化,对烟气中残余NO、NO2和少量含硫化合物进行完全吸收脱除,本发明具有脱硫脱硝效率高、吸附剂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设备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硫脱硝的环保和化学工程中传质传热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湿法联合脱硫脱硝运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是目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影响到我国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0%、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左右都来自于燃煤。对此国家在节能减排、污染物防治、大气污染攻坚战等多个领域均涉及到严格控制燃煤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国家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污染源的排污申报制度,明确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并建立了广泛覆盖烟气排放检测网络,同时各省市也相应出台了针对低效高污染排放的燃煤锅炉淘汰和烟气排放的更为具体的办法。
目前,主要通过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等过程对燃煤锅炉控制烟气中减少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烟气脱硫可以采用石灰石-石膏或石灰-石膏湿法、双碱法、可再生胺法、循环流化床催化脱硫法等多种烟气脱硫工艺;脱硝可以通过控制燃烧的低NOX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NSCR)、湿法氧化、湿法吸收等多种工艺技术。的湿法工艺设备简便,费用小,但效率较低;干法效率较高,但存在催化剂易失活的缺点。因此,湿干法联合脱硫脱硝工艺日益受到重视。不同于2011年专利CN201120244095《一种一体式脱硫脱硝实验装置》(已失效)中提及的先催化氧化脱硝后脱硫的装置设计;不同于2017年专利CN201710385085 《一种干湿一体化脱硫脱硝装置》中先干法后湿法,在干法脱硫脱硝段,直接向锅炉或窑炉炉膛内加入石灰石粉体和尿素粉体;也不同于2018年专利CN201810321564 《一种烧结烟气高效脱硫脱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中在脱硝段采用的石灰浆液吸收和次氯酸钠氧化法,以及填料层的存在。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湿法、干法结合使用的联合脱硫脱硝方法与装置;经除尘的烟气先在湿法粗脱硫脱硝塔内,采用NaOH溶液吸收去除大部分的SO2、SO3和NO2酸性气体,然后烟气进入干法精脱硫脱硝塔,与活性半焦吸附剂接触过程中,烟气中湿法无法脱除的NO被吸附在半焦微孔内的活性位上与O2一起被氧化为NO2,NO2分子扩散停留在活性半焦内部,从而完成氮化物的脱除,达标的净化烟气由塔顶部流出,运行一定时间后,吸收了足够酸性气体的活性半焦吸附剂进入再生段完成再生,再生后的半焦吸附剂返回吸收段循环使用,再生产生的NO2进入碱液罐完成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干湿法联合脱硫脱硝运行装置及方法,即湿法粗脱硫脱硝和干法精脱硫脱硝配合使用,实现高效脱硫脱硝、低成本运行和烟气的达标排放,其脱硫脱硝效率高、且活性半焦吸附剂使用寿命长、脱硫脱硝成本明显较低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4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烷净化载体、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火化机焚烧烟气的处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