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加载系统压强损失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9694.0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8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雅曦;齐江龙;张卫红;呙道军;刘时秀;王明杰;陈津虎;韩铭;杨泽雨;邹粟;宫晓春;王振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F04D29/42;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加载 系统 压强 损失 补偿 装置 | ||
一种温度加载系统压强损失补偿装置,属于综合环境试验装置。本发明装置由离心式气泵、旋拧阀、温度管路、三通、管箍等组成,可以在不影响温度控制系统工作的情况下方便地接入试验室原有温度加载系统中。通过调整本装置数量和气泵功率,可以匹配到多种流阻状态下的温度加载系统中。本发明装置可以满足高密度装填试验件内部温度加载要求,适用于远距离输送温度气体,提升了温度加载系统的试验能力。本发明在试验加载高温状态时对气泵的发热功率进行了利用,远距离加载高温时大幅提高了升温率与最大保温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环境试验领域,具体为综合环境试验中的温度加载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环境试验是指同时模拟两种或两种以上环境进行的试验,一般有温度-湿度-振动试验、振动-噪声-温度试验、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电子-质子-紫外辐照试验、环境贮存试验等,是火箭、卫星、导弹等型号研制过程中的重要试验项目之一。在开展振动-噪声-温度试验时,根据试验产品状态不同分为外部加温与内部加温两种温度加载方案。其中内部加温方案采用加温管路直接将温度气体通过产品口盖送入产品内部,改变产品内部空气温度。对于带隔热层、热传导性差的试验产品,内部加温方案更容易满足试验条件要求。然而,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导弹武器内部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仪器设备布置越来越紧凑,导致产品内部气流通过性差,流阻增大,整个温度循环管路中的压强损失增大,流量减小,温度气体不能顺畅的送入产品内部。此外,大规模的声振温综合环境试验由于场地、试验装置体积等限制,实现温度加载往往需要较长的管路,但长距离管路带来的压强损失也不利于温度的加载。对于大流阻、长距离的温度循环回路,常规的温度加载装置往往由于压强损失大、气体流量小,导致热量严重耗散,无法加温至试验条件要求。针对实际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根据系统压强损失大小设计的附加于原有温度加载系统之上,用以补偿温度加载系统中的压强损失、增大温度管路内的气体流量,同时产生热量辅助温度加载以保证温度加载需求的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附加于温度加载系统之上的压强损失补偿装置,解决远距离管路、高密度装填弹体内部加温困难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加载系统压强损失补偿装置,该装置和主温度管路形成并联,包括离心式气泵、旋拧阀、温度管路、三通、管箍,所述旋拧阀在温度管路上,用于控制气流循环,离心式气泵具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通过三通和温度管路相连,离心式气泵、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和温度管路形成的补偿装置通过温度管路上的三通和主温度管路形成并联,通过旋拧阀的开闭与气泵的开关选择气流流动的路线。
其中,进气管路、出气管路通过管箍与三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式气泵,提供足够的风压,保证大流阻情况下温度气体的正常输送,离心式气泵的功率根据计算温度加载管路系统性能曲线,并参照气泵的性能曲线选择。
进一步的,温度加载管路系统性能曲线函数为:
式中,γ表示容重,S表示阻抗,Q表示流量,表示动压,
ΔPf表示管道流动产生的沿程压强损失,ΔPj表示三通、变径、转弯等所产生的局部压强损失,Δps和Δpc表示估算温度加载设备和产品中的压强损失。
进一步的,管道流动产生的沿程压强损失为:
式中,λ表示沿程阻力系数,l、d分别表示管长和直径,表示动压,其中,对于三通、变径、转弯等所产生的局部压强损失为:
式中,ξ为局部阻力系数。
进一步的,通过参考气泵的性能曲线,可获得气泵工作时扬程或全压H、流量Q、功率N及效率等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9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