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风孔塞、轮胎硫化模具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9814.7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安永智一;出口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孔 轮胎 硫化 模具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通风孔塞、轮胎硫化模具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能够增加排气路的入口、亦即开口区域从而提高排气性能。安装于在轮胎硫化模具的成型面(1)呈开口的通风孔(16)的通风孔塞(2)具备:筒状的壳体(3),其在内部具有排气路(21);阀杆(4),其插入于壳体(3);以及螺旋状的弹簧(5),其对阀杆(4)朝向模腔(15)施力,以便将排气路(21)打开。排气路(21)具有:外侧入口部(Es),其在设置于壳体(3)的阀座(31)与同阀座(31)接触的阀杆(4)的头部之间呈环状地开口;以及内侧入口部(Eu),其在外侧入口部(Es)的内侧呈环状地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与轮胎的外表面接触的成型面的通风孔的通风孔塞(ventplug)、具备该通风孔塞的轮胎硫化模具、以及使用了该轮胎硫化模具的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轮胎硫化模具中,在将轮胎的外表面成型的成型面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将模具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在硫化成型时使轮胎的外表面与成型面之间的空气排出,由此能够防止被称之为缺陷(ベア)的凹陷损伤的产生。因为在硫化成型时,轮胎的外表面的橡胶流入通风孔,所以,在已硫化的轮胎的外表面就会形成有被称之为突出物的多个橡胶突起。针对于此,已知有:通过在通风孔安装通风孔塞而防止突出物的形成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风孔塞(也被称为弹簧通风孔塞),其阀杆被插入于内部具有排气路(也可称之为通风路)的筒状的壳体,通过弹簧对该阀杆进行施力而成为打开状态。对于此种通风孔塞,在壳体设置有锥形的阀座,如果被轮胎的外表面推下来的阀杆的头部就会落座于阀座,则排气路的入口被封闭而成为关闭状态。排气路的入口是在壳体的阀座与阀杆的头部之间呈环状地开口的,如果增加该排气路的入口亦即开口区域,则排气性能就会随之升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通风孔塞,其通过使弹簧的收缩量的变化率为非线形,来提高排气性能。但是,其是通过加大阀门(相当于阀杆)的行程,来保持开口时间较长,关于排气路的入口的大小,可以认为与以往的通风孔塞相比没有变化。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一种通风孔塞,其具备:筒状的壳体,其呈嵌套状的双重结构;以及阀门(相当于阀杆),其插入于该壳体。但是,这是用于使通风孔塞相对于成型面的通风孔的装卸变得更加容易的技术,排气路的入口的大小与以往的通风孔塞相比是没有变化的,并没有增加排气路的入口亦即开口区域。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9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33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排气路的入口亦即开口区域来提高排气性能的通风孔塞、轮胎硫化模具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的发明来实现。即,本发明所涉及的通风孔塞安装于在轮胎硫化模具的成型面呈开口的通风孔,其中,该通风孔塞具备:筒状的壳体,其在内部具有排气路;阀杆,其插入于所述壳体,且成为对所述排气路进行开闭的阀体;以及螺旋状的弹簧,其对所述阀杆朝向模腔施力,以便将所述排气路打开,所述排气路具有:外侧入口部,其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阀座、与同所述阀座接触的所述阀杆的头部之间呈环状地开口;以及内侧入口部,其在所述外侧入口部的内侧呈环状地开口。根据该构成,由于排气路不仅具有:在壳体的阀座、与阀杆的头部之间呈环状地开口的入口(外侧入口部),还具有:在该外侧入口部的内侧呈环状地开口的入口(内侧入口部),因此,能够增加排气路的入口亦即开口区域,从而提高排气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未经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9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