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1578.8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湘成;陈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手性 化合物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显示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将手性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尤其将手性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与阴极之间,有效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效率,为后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涉及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被视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现有OLED的结构包括基板、阳极、阴极以及夹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层。中间的有机层一般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其发光原理为:空穴由阳极发出,经过空穴传输层进入发光层;电子由阴极发出,经过电子传输层进入发光层;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进行复合,释放能量发光。
手性化合物(Chiral 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姆指至小姆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所以叫做“手性”。化合物包括对称化合物(symmetriccompound):凡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或交错对称轴的化合物;非对称化合物(dissymmetriccompound):没有这三种对称要素而具有简单对称轴的化合物;不对称化合物(asymmetriccompound):凡没有任何对称要素的化合物。因此,非对称化合物和不对称化合物具有不能重叠的镜像,都是手性化合物。结构的不对称性即是有机分子的手性,是分子中的原子特有的空间排布方式,影响着分子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光物理等性质,分子的手性结构成为化学、生物、制药、物理、光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效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效率,实属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手性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及位于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含具有手性化合物的功能层,所述手性化合物包括具有以下结构式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
其中,A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1~30的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数为7~30的芳烷基。
可选地,所述手性化合物包括具有以下结构式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
其中,Ar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
可选的,所述手性化合物包括具有以下结构式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
其中,Ar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
可选的,所述手性化合物包括具有以下结构式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
可选的,所述功能层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与所述阴极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功能层中,所述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过量百分率的范围大于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钥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