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火灾探测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2549.3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6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蒋亚强;张泽江;荣建忠;刘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10;G08B25/00;G08B25/10;B08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黄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中心 主监控中心 火灾探测 综合管廊 监控系统 无线连接 主控制器 应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火灾报警信息 人机互动界面 无线接发模块 信号传输方式 火灾探测器 火灾监控 监控控制 层级 分级 联动 传输 火灾 消防 监控 响应 指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火灾探测监控系统,包括设置于消防主指挥室的主监控中心,设置于若干分级消防站内的次级监控中心,以及与每个次级监控中心无线连接并受到次级监控中心控制的若干火灾探测器;其中主监控中心与所有次级监控中心无线连接;所述主监控中心包括用于联动监控控制所有次级监控中心的主控制器,均与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无线接发模块和人机互动界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火灾探测监控方法。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采用层级传输火灾报警信息的信号传输方式,可有效降低主监控中心的负荷,也能提升对火灾的响应的速度。非常适合应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庞大系统的火灾监控。因此,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火灾探测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一旦发生火灾,则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火情监控尤为重要。
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庞大,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设置火灾探测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这些探测器的控制均由一个控制主板来完成,造成控制主板的负荷过大,使得控制主板的响应速度降低。因此,需要对现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探测监控系统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火灾探测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采用分级信号传输的控制方式,对布置的火灾探测器进行独立控制和联动,可以在发生火情后,对火灾的探测更加迅速、敏捷、可靠,还能有效减轻主监控中心的系统负荷,降低运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火灾探测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设置于消防主指挥室的主监控中心,设置于若干分级消防站内的次级监控中心,以及与每个次级监控中心无线连接并受到次级监控中心控制的若干火灾探测器;其中主监控中心与所有次级监控中心无线连接;所述主监控中心包括用于联动监控控制所有次级监控中心的主控制器,均与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无线接发模块和人机互动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次级监控中心包括用于一个消防站区域内单级监控控制的控制器,以及均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无线接发模块和人机操作界面;其中,第二无线接发模块与第一无线接发模块实现无线通讯,进行数据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火灾探测器包括用于与墙体内预埋盒卡接的底座,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外壳,连接于外壳另一端并带有栅栏式孔缝的侧壁的盖体,设置于外壳内并将外壳内部空间分成上腔和下腔的隔板,设置于隔板中心的通孔,与隔板中心固定连接且内部中空的支柱,设置于支柱中下端用于探测温度和烟雾浓度的探头,设置于隔板上并位于上腔内的微型风机,设置于正对微型风机吸风口处的外壳上的通风孔,与微型风机出风口连接并安装于支柱内部的通风主管道,沿着盖体设置并与通风主管道连接用于正对栅栏式孔缝出风的若干支管,以及安装在隔板上并位于下腔内的电路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探头和微型风机均通过连接线与电路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与次级监控中心的第二无线接发模块实现无线通讯,进行数据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包括与支柱固定连接的呈环形喇叭状的烟道,以及设置于烟道末端的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隔板上的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单片机主控芯片,以及均与单片机主控芯片连接的电源模块、定时模块、第三无线接发模块、A\D数模转换模块和报警模块;其中,单片机主控芯片与微型风机电性连接,A\D数模转换模块与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电性连接;第三无线接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接发模块实现无线通讯,进行数据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2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