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湿分离的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1703.3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2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耀华;徐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耀华;徐红霞 |
主分类号: | H01M10/617 | 分类号: | 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2;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71;B60L58/26;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巩固;白玉娜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包 微热管阵列 管换热器 液冷板 热管理系统 干湿分离 锂电池包 贴合 电池 表面贴合 电池单元 电池模组 电池内部 电动汽车 高效传热 排列关系 散热效率 外部设置 温度传导 温度过高 温度均匀 液冷方式 制冷系统 伸出 保证 | ||
一种干湿分离的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外壳、液冷板管换热器,电池或电池模组表面贴合微热管阵列,所述微热管阵列的伸出部分与电池包外壳贴合;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贴合电池包外壳的外表面,且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与电动汽车制冷系统连接。本发明有效的将具有高效传热的微热管阵列与液冷方式结合,进一步通过微热管阵列与电池单元的位置和排列关系,使得每个电池包的外部设置一个或两个液冷板管换热器,能够有效将电池内部的温度传导出去,防止温度过高,保证电池的温度均匀,散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分离的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包的热管理不仅对电池寿命至关重要,也对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电池包热管理方法——空冷技术不仅不能满足锂电池包的防护等级的要求,而且由于风冷系统进出口温差大,造成电芯及电芯之间较大的温差,对锂电池的伤害大,因此目前看基本没有使用价值。
传统的具有高防护等级的锂电池包热管理方法一般采用液冷模式,目前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液冷底板,即只在电池模组的底部设置单一的液冷板,而电池模组的底部单一液冷板散热方式会造成电池单体内部上下很大的温度差,在快速充放电以及低温预热时,对电池的伤害较大。只有特斯拉采用所有电池全侧表面液冷模式。但目前液冷介质采用防冻液或者制冷介质直接冷却,后者相当于直膨式蒸发器。制冷介质直膨式冷却由于制冷介质温度过低,对电池会造成严重的冷冲击以及造成电池内部极大的温差,对电池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基本没有实用价值。使用较多的是防冻液,防冻液中含有水,对于焊接部位多的液冷底板,在使用过程中,焊接部位容易破损,导致内部防冻液泄露;对于特斯拉使用到全侧面到液冷管,其焊接口虽然位于电池包到外部,一旦撞击,电芯之间的液冷管破坏,也会造成防冻液泄露,且焊接口在全侧面分布,焊接口被破坏的概率大。不论哪种情况,泄露的防冻液如果与电池包中的电池接触则会使电池包短路,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安全隐患大、散热效率低、对电池伤害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干湿分离的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干湿分离的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外壳和液冷板管换热器,
所述电池包内包括一组或多组电池或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或电池模组表面贴合微热管阵列,所述微热管阵列贴合所述电池或电池模组的部分为蒸发段,所述微热管阵列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池或电池模组的长度,且伸出部分作为冷凝段与电池包外壳贴合;
所述电池包外壳围绕所述电池包且为封闭结构,所述电池包外壳至少在对应所述冷凝段处为导热隔板;
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的基板密封,并通过电池包外壳与电池或电池模组完全物理隔离;
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至少对应贴合所述导热隔板的外表面,且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与电动汽车制冷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或电池模组每排包括多组,且为多排叠加分布,每组表面分别贴合有所述微热管阵列。
进一步优选的每组所述电池或电池模组的双侧表面贴合所述微热管阵列,每侧表面至少贴合一个所述微热管阵列。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微热管阵列的伸出部分向所述微热管阵列平面的垂直方向弯折,垂直部分与导热隔板贴合。
优选的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的基板与所述电池包外壳的外表面通过密封圈连接或者焊接,所述电池包外壳为IP67级别。
优选的所述微热管阵列与所述电池或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可压缩变形的导热垫片。
优选的所述液冷板管换热器的基板具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分别与电动汽车制冷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耀华;徐红霞,未经赵耀华;徐红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1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加热设备、储热设备以及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电极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