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灰树花碱A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2676.1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8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丹;谢意珍;吴清平;关小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58 | 分类号: | C07D307/58;A61K31/365;A61P3/1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灰树花碱 及其 制备 方法 预防 治疗 糖尿病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灰树花碱A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一种如式(Ⅰ)所示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灰树花碱A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灰树花碱A,其具有显著于阿卡波糖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并且由于其作为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药食同源的来源,其对肝、肾功能也无明显毒副作用,制备方法实用性强,作为一种效果显著及无副作用的潜在药物,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灰树花碱A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特别是II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2DM)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糖尿病人数为3.66亿,而且逐年攀升,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5.52亿。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高血糖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多脏器并发症是糖尿病引起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波动性高血糖被证实比持续性高血糖更能促进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餐后血糖波动和日内最大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独立于持续血糖水平。将餐后血糖水平保持接近正常范围,是控制血糖波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碳水化合物经过α-葡萄糖苷酶催化水解,生成单糖才能被吸收,而催化水解碳水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主要分布于小肠黏膜刷状缘上,其包含有α-淀粉酶、α-糊精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等。因此α-糖苷酶是调节食物来源血糖的关键酶,成为调控餐后血糖药物的作用靶酶。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灰树花碱A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如一种如式(Ⅰ)所示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灰树花碱A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灰树花碱A的制备方法,包括:
(1)制备灰树花提取物:用0~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灰树花子实体,提取灰树花粗提取物,浓缩得浸膏(GF),浸膏(GF)用水混悬,分别用环己烷、氯仿萃取,氯仿萃取部位浓缩得到浸膏(GF-C);
(2)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用氯仿和甲醇的1:1混合溶液溶解浸膏(GL-C),与硅胶混合拌样,挥干溶剂后将吸附有灰树花粗提物的硅胶添加到层析柱中吸附剂的上面,进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以10-30%甲醇水溶液作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洗脱馏分,浓缩得到GL-C1;
(3)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以15-25%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为8-15mL/min,馏分GL-C1经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在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灰树花碱A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在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灰树花碱A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在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药物,包括灰树花碱A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灰树花碱A,其具有显著于阿卡波糖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并且由于其作为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其药食同源的来源,其对肝、肾功能也无明显毒副作用,制备方法实用性强,作为一种效果显著及无副作用的潜在药物,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式I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2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化制备糠醛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月桂酸维生素C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