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3626.5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6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伍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6 | 分类号: | G05B19/4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线运动 驱动器 运动控制系统 加减速控制 速度计算 运动控制 保证 加减速段 平稳运动 时间限定 运动结果 运动命令 运动曲线 运动稳定 运动效率 地响应 曲线点 响应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它属于运动控制计算领域。本发明计算方法是设接入运动控制系统的驱动器最小响应时间为MINT,为保证运动控制驱动器能及时稳定地响应运动曲线段中的每一段S加速度,在计算曲线点速度vt时,加入最小时间MINT限定,从而保证曲线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的任意S加减速段时间都能大于或等于驱动响应时间MINT;从而达到运动命令与运动结果一致,保证运动控制系统平稳运动。最小时间限定公式:Vt=MINT*(2/π*acc)+v0。本发明能保证运动稳定的情况下能极大地提高运动速度,从而提高运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能以系统的最高速度运动却又能保持运动系统运动状态的稳定,从而提高运动效率,减小机械磨损的一种方法,它属于运动控制计算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运动控制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并成功的将运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各类自动或半自动控制设备;从而大幅度的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让运动平稳,运动控制器控制方式由T形加速改为S形加速度,大大地改善直线运动的稳定性,减少了机械的冲击力;但是在由多轴组成曲线插补运动控制系统中遇到麻烦,尤其是不规则的任意曲线,由于形状多变,每个节点的限止速度不同,无法按照固定的S加速度模型计算,导致运动控制器无法以最优速度运动。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可变的S加速度模型,很好地解决了不规则曲线运动速度计算问题。
运动控制器若只是实现理想的S形加速命令,不管S加速过程时间的长短,运动可能不能稳定输出、运动结果也可能不是运动控制器输出的命令状态,因为现实情况中所有的驱动器都有自己最小响应时间,若小于最小响应时间,驱动器运动就会失常。要想正常运动,就得任何时刻都符合驱动器的最小响应时间。有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有最小响应时间。本方法实现了曲线中任意S加速段都符合驱动器的最小响应时间。
传统的运动控制在遇到形状多变的曲线运动时,一般采用降速度,但牺牲的运动效率;一种采用离散点曲线拟合,拟合光滑后再计算速度,虽然也能提高效率,但计算复杂且计算时间长,需要强大的CPU做支撑,且不能解决所情况,因为有些曲线不能光滑。本方法计算量适中,由于切合了驱动器的最小响应时间,所以能以驱动器的最高响应速度进行运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运动效率。
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05月06日,公告号为CN104597845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一种用于高质量加工的样条曲线插补算法”该专利对数控加工曲线进行快速预插补,记录插补路径的长度和加/减速过程中的极大/小值点;计算加/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加加速度,并将加/减速过程分段,计算各段的二次多项式速度方程;实时插补阶段时根据预插补阶段得到速度方程,采用理论弦长逼近实际弦长的策略建立构造函数,估算插补参数的初值,构建抛物线插值多项式,再利用牛顿迭代法精确计算插补参数。速度规划采用了五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保证速度和加速度的连续变化,加加速度的有界变化,使机床运行平稳;插补参数的计算采用了抛物线插值结合牛顿迭代的方法,将实时插补产生的进给速度波动控制到理想水平,虽然该专利满足质量加工的需求,但是无法以最优速度运动,效率低,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因此,提供一种能保证运动稳定的情况下能极大地提高运动速度,从而提高运动效率的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保证运动稳定的情况下能极大地提高运动速度,从而提高运动效率的用于任意曲线运动S加减速控制的速度计算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3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