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9633.6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石冬冬;李秀梅;杨培龙;张海英;满晨;闻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12P21/06;C07K1/16;C07K1/2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信智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7 | 代理人: | 刘静荣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来源于 蛴螬 三级 分离 多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凝胶色谱法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分离蛴螬酶解液,得到三级分离物,本发明获得馏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及比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蛴螬是金龟甲总科(Scarabaeoedea)幼虫的统称,隶属于鞘翅目,又名核桃虫、地蚕、土蚕。蛴螬含有多种人类所需的氨基酸和无机元素,临床上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已有数百年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蛴螬具有抗肿瘤、保肝、治疗口疮、小儿哮喘、中风、血吸虫病肝硬化等多种药物活性,是一种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药材。研究发现蛴螬的粗提物具有抗凝活性,且其中的几种纤维蛋白(原)溶解剂具有抗血栓作用;蛴螬的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抗真菌活性。
越来越多的蛋白质水解物被发现具有抗氧化能力,新型抗氧化肽不断被开发。抗氧化肽具有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还能够清除生物体内过量自由基。资源昆虫养殖的兴起,使昆虫抗氧化肽的研究也随之增多。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来源的动植物蛋白的水解物所释放出不同种类的抗氧化肽,通常采用提取法、化学水解法、酶法水解、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基因重组法等制备抗氧化肽。目前酶解法是最主要的生产方法,其水解易控制,可定位生产特定的肽,产品安全性极高,成本低,已成为制备食源性抗氧化肽的主要方式。尽管可通过酶解工艺的优化而获得分子质量相对集中的组分,但酶解产物中肽的种类繁多、彼此分子量比较接近,再加上活性组分的敏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肽分离纯化的困难,这已成为制约进一步研究活性肽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多肽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EHTLLLVQPTK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其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1)采用葡聚糖凝胶柱,以超纯水为流动相,在流速为14-16mL/min、柱温27-33℃、波长为215-225nm的条件下对蛴螬酶解液进行分离,
收集2–4min的馏分,得到初级分离物;
(2)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体积比为95:5的0.1%三氟乙酸:水为流动相,在流速1mL/min、柱温27-33℃、波长为215-225nm的条件下对初级分离物进行分离,
收集15–16min的馏分,得到次级分离物;
(3)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体积比为95:5的0.1%三氟乙酸:水为流动相,在流速1mL/min、柱温27-33℃、波长为215-225nm的条件下对次级分离物进行分离,
收集2–3min的馏分,即得。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步骤(1)选用的葡聚糖凝胶柱为葡聚糖凝胶柱G-15。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来源于蛴螬酶解三级分离物的多肽,所述蛴螬酶解液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a)将蛴螬加入pH 6.8~7.2的缓冲体系中,高速匀浆,得到虫浆液;
(b)向虫浆液中加入脂肪酶,在38~42℃条件下酶解;
(c)将步骤(b)得到的液体灭活,静止分层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蛴螬酶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