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0099.0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0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许述财;朱志成;黄彬兵;张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郝彩华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筋 电池箱体 底壳 长度方向延伸 宽度方向延伸 冲击载荷 框型结构 电池箱 安全性能 固定设置 首尾顺序 吸振能力 抗冲击 有效地 传递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箱,箱体包括底壳、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和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首尾顺序相连形成封闭的框型结构,所述底壳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型结构内且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横截面均呈多孔多筋型结构。该电池箱体结构简单,箱体受到振动及冲击载荷后,振动及冲击载荷的传递更加均匀,增强了箱体的抗冲击吸振能力,并有效地提高了箱体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日趋严苛的汽车油耗和排放标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迎来大好时期,而行业中又尤以电动汽车的发展最为迅速。电动汽车的电池及其相关部件的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电池箱体在电动汽车中起着保护电池模组正常、安全工作的重要作用。作为关键部件,电池箱体的轻量化与安全性也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降低能耗,保障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途径。针对电池箱体的结构设计,国内外的不少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奥地利LRK轻金属研发中心的Matthias Hartman等人通过对电池箱体外壳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自身刚度以及激振频率范围内的固有频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Mitchell教授通过密度拓扑与数学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锂离子电池箱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其性能。湖南科技大学谭华江通过遗传算法得出了多种轻型材料在电池架不同部件上的最佳组合方式,从而实现电池架减重和提高电池箱体整体性能的目的。
但是,大多数针对电池箱体的结构优化设计都是仅从材料选择上或箱体外壳的结构优化上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是小尺寸箱体居多,并且结构优化上还不够完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轻量化效果不够显著,在实际的运用上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效。在现今大多数电池箱体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一种满足大尺寸电池箱体的结构设计要求,并且同时满足箱体轻量化与安全性,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系数与续航里程,降低能源消耗的电池箱体设计便能展现其优越性与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箱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底壳、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和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首尾顺序相连形成封闭的框型结构,所述底壳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型结构内且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横截面均呈多孔多筋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第一外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框的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内框,所述第一内框具有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外框具有承受冲击载荷的第一侧边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底壳相配合,所述第一内框的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框的中空腔体中的传力框,所述传力框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传力框位于所述第一内框的下方,所述传力框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框和所述第一外框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外框的第一下边倾斜设置,所述传力框具有与所述第一下边相平行设置的第二下边,所述第二下边与所述第一下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第二外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外框的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内框,所述第二内框具有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外框具有承受冲击载荷的第三侧边和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设置的第四侧边,所述第四侧边与所述底壳相配合,所述第二内框的相对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0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引电池外壳夹紧装置和紧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大电流车用启停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