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0787.7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崎文彰;金泽启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H01M8/2475;H01M8/04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岑;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以及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辆,在承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抑制燃料电池壳体的变形。燃料电池系统(13)具备:燃料电池壳体(140),收纳燃料电池;和辅机(15),被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140)的侧面。辅机(15)具有:第一支承部(151),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140);第二支承部(152),在与第一支承部(151)分离的位置被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140);以及主体部(153),被第一支承部(151)及第二支承部(152)支承为与燃料电池壳体(140)分离,在对于主体部(153)向接近燃料电池壳体(140)的方向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第一支承部(151)比第二支承部(152)先断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燃料电池车辆的开发中研究了构成燃料电池车辆的系统的配置。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7083号公报)中,针对具备被配置于燃料电池组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侧并将辅机类收纳于内部的辅机壳体和使燃料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升压并输出电力的升压转换器的燃料电池系统,如以下那样进行了记载。即,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升压转换器在层叠方向上是成为包括燃料电池组和辅机壳体的整体形状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且被配置于与燃料电池组的一个侧面邻接的位置。
在使用氢气的燃料电池车辆中,抑制氢气因事故等而泄漏的可能性较为重要。因此,要求即便在因事故等而对于燃料电池系统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也为了抑制单电池的破坏而抑制燃料电池壳体变形的构造。然而,采用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配置的燃料电池车辆在从外部承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冲击会从升压转换器传递至燃料电池组。该情况下,存在因从升压转换器承受到的冲击而导致电池组壳体内的单电池被破坏的担忧。即,对于燃料电池车辆而言,燃料电池组和与燃料电池组的一个侧面邻接配置的辅机的结构存在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抑制燃料电池壳体变形的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车辆。
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壳体,收纳燃料电池;和辅机,被固定于该燃料电池壳体的侧面,辅机具有:第一支承部,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第二支承部,在与第一支承部分离的位置固定于燃料电池壳体;以及主体部,被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支承为与燃料电池壳体分离,在对于主体部向接近燃料电池壳体的方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第一支承部比第二支承部先断裂。
由此,在从外部受到的冲击传递至辅机的情况下,首先第一支承部被破坏。因此,能够抑制燃料电池壳体的直接变形。
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优选上述主体部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被配置为与燃料电池壳体分离,并在第一支承部因外力而断裂的情况下与燃料电池壳体抵接,燃料电池壳体具有在因外力而第一支承部断裂的情况下与抵接部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比上述侧面的中央部靠近上述侧面的缘部的位置。由此,由于在燃料电池壳体中由具有相对高的刚度的部分与抵接部接触,所以能够使对燃料电池壳体所收纳的燃料电池的损伤减少。
另外,优选上述抵接部设置于比第二支承部靠近第一支承部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支承部断裂之后,能够适当地使上述抵接部与燃料电池壳体抵接。
另外,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可以构成为第一支承部以及上述抵接部沿着由上述侧面和燃料电池壳体的上表面形成的棱线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燃料电池壳体中刚度相对高的位置配置第一支承部和上述抵接部。
另外,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优选接触部沿着棱线形成为肋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相对地提高上述接触部的刚度。
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中,可以构成为辅机的第一支承部被固定于比上述侧面的中央部靠上侧的位置,第二支承部被固定于比上述侧面的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燃料电池壳体中刚度相对高的位置固定辅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0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伺服旋转燃料电池电堆组装机
- 下一篇: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