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23379.7 申请日: 2019-06-18
公开(公告)号: CN110066283B 公开(公告)日: 2020-06-30
发明(设计)人: 王立平;何文文;许言超;左明星;朱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主分类号: C07D491/22 分类号: C07D491/22;C12P17/18;A61K31/4985;A61P35/02;C12R1/66
代理公司: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代理人: 杨云
地址: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高***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吲哚 二酮哌嗪类 生物碱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生物碱从木竹子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其中所述的其中所述的内生真菌命名为:Aspergillus sp.GZWMJZ‑258,于2019年4月28日保藏单位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9305。本发明所述的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是具有新骨架的化合物。药理实验表明,该类生物碱对白血病细胞株MV4‑11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可在抗白血病药物中得到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包括菌株发酵,分离纯化过程,结构确证,以及对白血病细胞株抑制活性作用等。

背景技术

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主要来自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它们通常从真菌中分离得到,例如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缩合产物特征,包括完整的L-色氨酸和其他氨基酸,如L-脯氨酸,L-苯丙氨酸,L-组氨酸或L-亮氨酸等,从而形成吲哚二酮哌嗪单元。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因此,它们具有用于药物或作为药物开发的潜力。(Ma,Y.M.Structural Diversity and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Indole Diketopiperazine Alkaloids from Fungi.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6, 64(35):6659-6671)

随着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的活性药物,吲哚二酮哌嗪及其衍生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本专利的重点是发明人在对木竹子内生真菌的持续研究中,发现了一株内生曲霉菌(Aspergillus sp.GZWMJZ-258),在对此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分离鉴定得到两个新颖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具有罕见的6/6/5/5/6/5/5七环骨架,并有一定的抑制白血病细胞株的活性。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未见有此种七环骨架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及其活性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木竹子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生物碱具有对白血病细胞株MV4-11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在抗白血病药物中得到应用。提供一种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该生物碱从木竹子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其结构式为式(1)和式(2):

其中所述的内生真菌命名为:Aspergillus sp.GZWMJZ-258,于2019年4月28日保藏单位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9305。

所述的化合物1和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种准备:使用的纯化培养基重量份数为马铃薯200-300份,葡萄糖20-25份,琼脂15-20 份,加入到1L纯净水中,调节pH值6.5~7.5,制成斜面,至于常温状态下,接种Aspergillus sp.GZWMJZ-258的菌丝体,于28-35℃下培养3天,作为菌种;

B发酵种子液制备:按重量份数为:麦芽糖10-20份,谷氨酸钠5-15g,磷酸二氢钾0.5-1份,硫酸镁0.3-1份,葡萄糖10-20份,酵母膏3-5份,玉米浆1-2份,甘露醇20-30份,加入到 1L纯净水中,调节pH值6.5~7.5,培养温度28-35℃,在500mL锥形瓶中分别装入150mL,接种步骤A得到的菌种,180r·min-1下震荡培养2天,将该培养物作为发酵种子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