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J6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3959.6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菊;陈静;吕长银;马一栋;王可欣;杨正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02;C12P17/06;C12R1/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青素 产生 菌株 cj6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J6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资源与技术领域。所述菌株CJ6经鉴定为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保藏号为CGMCC NO.14793。菌株CJ6适生范围宽,易培养,可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粮食原料以及多种碳源合成花青素,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环境友好,可实现周年生产,为花青素生产带来了一种新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J6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青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癌、抗氧化、抗突变、抗辐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皮肤弹性、增进视力、改善睡眠、保护肝脏等生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领域。
植物花青素在蓝莓,桑葚,葡萄等植物中含量较高,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其颜色随着pH值变化而呈现出红、蓝、紫不同颜色,在500-550nm可见光区域有吸收峰。
植物生长受土壤、温度、地域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收获具有季节性。用植物生产花青素,因受资源影响,较难做到周年生产。
利用微生物生产花青素,不受季节影响,成本低,可以实现周年生产。本发明公开一株花青素产生菌,为花青素生产提供一种新资源和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株花青素产生菌株CJ6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花青素产生菌株CJ6,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18S rDNA-ITS序列分析,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进化树构建,发现菌株CJ6与Fusarium proliferatum菌的同源性最高,结合菌体的形态特征,确定该菌株为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命名为层生镰刀菌CJ6(Fusarium proliferatum CJ6)。该菌株已于2017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793,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所述的花青素产生菌CJ6,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获得:
1、菌株筛选
采集植物根际土样多份,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1-10-8的溶液,分别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马丁氏固体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PDA)固体培养基上涂布,分离菌株。每天观察,并挑取平板中呈现红色、蓝色、紫色的菌落,转接到新的同种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多次划线纯化,直至得到纯菌落,并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
取上述纯化的菌株,分别接入马丁氏和PDA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不同菌株的培养液。取培养液开展酸碱变色反应、类黄酮定性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峰测定以及液相/质谱(LC/MS)测定。
由测定结果得知,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CJ6,其培养液具有花青素相关的颜色反应与吸收峰,且利用液相/质谱方法,检测到培养液中含有花青素,从而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花青素的菌株CJ6。
2、菌株鉴定
CJ6菌株形态特征观察:该菌株接种到PDA固体平板上,7-8天可长满直径为9cm平板。菌落外观为棉絮状,呈粉白色到紫色,紫色代谢产物可转移到培养基中,平板背面呈现白紫相间或紫色,培养时间延长,菌落和培养基均会变成紫黑色。菌落表面有时会产生紫黑色液滴分泌物。产孢,分生孢子卵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