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价鱼类植物性饲料的抗营养因子效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5859.7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2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南;张永安;王标;彭开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6B20/00 | 分类号: | G16B20/00;G16B40/00;G16B40/10;A01K61/10;C12Q1/02;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江丽丽;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评价 鱼类 植物性 饲料 营养 因子 效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鱼类植物性饲料的抗营养因子效应的方法,包括(1)抗营养因子对Caco‑2细胞生存的影响,(2)抗营养因子的免疫学细胞效应分析,(3)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肠粘膜免疫系统的急性效应分析,(4)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肠粘膜免疫系统的长期效应分析。该方法在实验室内可完成对鱼类饲料用植物性蛋白源的抗营养因子成分进行系统的评价、分类,避免了传统的对鱼饲料的评价必须依赖池塘养殖实验,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可以对其具体成分(蛋白类、寡糖类、生物碱类、异黄酮类)的体外细胞学效应、体内饲料添加后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生长、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进行准确定性的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营养免疫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评价鱼类植物性饲料的抗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的方法,包括从体外细胞系到体内模式鱼水平,从鱼体急性反应到食源性抗营养作用(抑制生长和致炎)的一套具体的系统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鱼粉价格的逐年上涨,为了降低鱼饲料的成本,植物性饲料成分替代鱼粉作为蛋白源的饲料已成为目前市售鱼饲料的主流。然而,植物性饲料,如豆粕替代饲料蛋白源,常引起鱼类肠炎以及肝胆综合症,并影响鱼体的生长。这已经成为饲料行业制约鱼类养殖业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而其中的罪魁祸首为植物性饲料中的某些成分,概括来说称为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tional factors)。在制备饲料的过程中,虽然可通过加热处理去除部分抗营养因子,但是仍存在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继续残留在植物性蛋白源替代的饲料中,成为影响鱼体健康的隐患。同时,也因为残留的抗营养因子的效应,限制了植物性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也会使得鱼饲料的成本无法降下来。因此,急需对植物性饲料中所含抗营养因子进行效应分析,并据此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的指导体系。
以豆粕为例,豆粕(SBM)诱导鱼类生长抑制和消化道炎症,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所致,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类(如大豆球蛋白、伴球蛋白)、生物碱类(如皂甙)、寡糖(如棉子糖、水苏糖)、异黄酮(如染料木素、大豆素、黄豆黄素、大豆苷)等。此外,豆粕中的耐热性抗营养因子,还包括植酸和单宁,但二者含量较低,抗营养危害相对轻微。常见对皂苷引起肠炎并抑制生长的报道(Krogdahl et al.,2015)。另一方面,豆粕中存在过敏源也引起肠道炎症。饲料原料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蛋白胨均为常见豆粕的加工产品。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大豆蛋白胨是将豆粕经酸、碱或蛋白酶分解后干燥,形成蛋白胨,模拟胃内蛋白质的初步消化产物。但是去除大量抗营养因子的大豆浓缩蛋白,仍然见到了鱼类生长受抑制的报道(Collins et al.,2013)。植物性饲料中常见的热稳定过敏原为球蛋白7S(beta-conglycinin)和11S(Glycinin)(Breiteneder and ClareMills,2005)。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约占40-41%。大豆球蛋白(11S)和beta-伴大豆球蛋白(7S)一般分别约占大豆蛋白的40-42%和25-30%,即二者分别约占大豆干物质含量的16-17%和10-13%。棉子糖(raffinose)约占占大豆干重的0.1-1.4%,水苏糖(stachyose)约占大豆干重的1.2-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