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9348.2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艳;林承伯;吴广权;孙凡嘉;周忠昊;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7/16;F02M26/28;B60H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及其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本公开适用于车辆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本公开通过采用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发动机、水泵、温控模块、小循环通路、大循环通路以及暖风通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使得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根据冷却液温度、暖风指令、发动机转速以及车辆载荷控制温控模块与大循环通路、小循环通路以及暖风通路中的至少一个组成散热通路,以通过散热通路和水泵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以实现根据车辆的具体状况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响应性好、可对流量进行实时控制、且油耗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响应差、无法实现流量实时控制、且油耗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车辆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使用节温器控制大小循环开启及关闭。传统节温器以蜡包为主要控制元件,通过高低温控制蜡包是否融化,进而控制大小循环开关。由于传统蜡包的特性,节温器的打开由冷却系统水温控制,因此节温器从初开到全开需要一定时间,响应性较差;另外,由于传统节温器只有两种控制状态,水温变化也较慢,因此不能实现根据发动机及整车工况,实现流量实时控制,并且发动机其他回路(如暖风)通常处于常通状态,以此导致车辆耗油增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可解决现有的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响应差、无法实现流量实时控制、且油耗大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发动机、水泵、温控模块、小循环通路、大循环通路以及暖风通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温控模块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与所述温控模块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大循环通路连接,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暖风通路连接,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小循环通路连接,所述小循环通路、所述大循环通路以及所述暖风通路均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温控模块无故障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发动机中冷却液的温度,并将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获取发动机转速、车辆载荷以及用户触发的暖风指令,并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车辆载荷以及所述暖风指令,控制所述温控模块与所述大循环通路、所述小循环通路以及所述暖风通路中的至少一个组成散热通路,以通过所述散热通路和所述水泵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通过采用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发动机、水泵、温控模块、小循环通路、大循环通路以及暖风通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使得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根据冷却液温度、暖风指令、发动机转速以及车辆载荷控制温控模块与大循环通路、小循环通路以及暖风通路中的至少一个组成散热通路,以通过散热通路和水泵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以实现根据车辆的具体状况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响应性好、可对流量进行实时控制、且油耗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响应差、无法实现流量实时控制、且油耗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三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温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温控模块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9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