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1680.2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0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弟;赵仕聪;苏银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瓯赛汽车部件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B22C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膜砂壳型 铸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涉及铸造工艺,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如下步骤:S1制壳:S2装箱:将壳型放入箱体内,再往壳型外部和箱体内壁之间填充钢丸并振实;S3浇铸:将熔融铁液浇入壳型内腔,浇注后冷却,铸件成型;S4出料:将箱体内的铸件、废砂、钢丸一同倒出,分离出铸件,对铸件表面进行清理、检验,合格后入库;S5回收:分离废砂和钢丸,回收钢丸以重复利用;所述覆膜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原砂100‑110份;耐热酚醛树脂3‑5份;固化剂1.2‑1.5份;润滑剂0.1‑0.3份;偶联剂0.03‑0.06份。壳型与高温铁液接触后覆膜砂不易分解而产生大量气体,发气量低,一方面不易对铸件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降低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壳型铸造便是一种铸造方式,利用薄壳铸型生产铸件,具有生产方便、效率高、用砂量少、尺寸精度高等优点。薄壳铸型由覆膜砂覆盖在加热到180-280℃的金属模板上硬化而成,覆膜砂是指砂粒表面在造型前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的型砂。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尤其适用于各种金属中小型逐渐的成批和大量生产,近年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的铸造上。
公告号为CN10732191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挂车制动鼓的新型铸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内型壳及浇口杯制作,铁型调温与覆砂造型,翻箱检查,壳型组装,填充铁丸,浇注冷却,翻箱出件及组件回收,磁选筛分,除尘清洁。
上述壳型铸造工艺采用铁丸进行填充,相对传统型砂填充的方法,具有钢丸回收率高、减少粉尘污染、冷却快等优点。但是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覆膜砂中含有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高温作用下容易分解产生氨气、甲醛、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量,降低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壳:配置覆膜砂,再将覆膜砂覆盖在金属模板上,加热金属模板至180-280℃,制得上壳型和下壳型,将上壳型和下壳型粘结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壳型;
S2装箱:将壳型放入箱体内,再往壳型外部和箱体内壁之间填充钢丸并振实;
S3浇铸:将熔融铁液浇入壳型内腔,浇注后冷却,铸件成型;
S4出料:将箱体内的铸件、废砂、钢丸一同倒出,分离出铸件,对铸件表面进行清理、检验,合格后入库;
S5回收:分离废砂和钢丸,回收钢丸以重复利用;
所述覆膜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原砂 100-110份
耐热酚醛树脂 3-5份
固化剂 1.2-1.5份
润滑剂 0.1-0.3份
偶联剂 0.03-0.06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钢丸填充的方法,减少粉尘产生,保证员工职业健康,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节省资源。
壳型制造所采用的覆膜砂使用耐热酚醛树脂,壳型与高温铁液接触后覆膜砂不易分解而产生大量气体,发气量低,一方面不易对铸件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降低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热酚醛树脂的制备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瓯赛汽车部件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瓯赛汽车部件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1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轮铸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F形造型生产线、生产方法及V法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