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结构球粒和制备方法及含多层结构球粒的轻质传热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2698.4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4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旺枝;刘黎;张洪雷;徐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10 | 分类号: | C09D5/10;C09D5/16;C09D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结构 制备 方法 传热 涂料 | ||
一种多层结构球粒,其组成结构:从内至外依次为:传热层、过渡层、防腐蚀层、耐高温层;且层与层之间是紧密相粘结的;其制备方法:由内向外依层制备。含有多层结构球粒的传热涂料,其原料组成及wt%为:粒度不超过6mm多层结构球粒:40%~65%,粒度在0.074~1mm的电熔白刚玉:10%~30%,粒度≤0.074mm的碳化硅:18%~55%,粒度≤0.074mm的铝粉:0.1%~0.5%,渤姆石溶胶5%~18%;涂料制备步骤:多层结构球粒、电熔白刚玉、碳化硅、铝粉混合搅拌至均匀,再将渤姆石溶胶加入并搅拌;备用。本发明所制备的含多层结构球粒的轻质传热涂料,耐高温在1500℃以上,使用8个月时,整个涂层表面腐蚀率不超过1%,涂层表面结垢率不超过2.6%,且无明显裂纹,传热性能不低于1.80w/m.k。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球粒和制备方法,以及含多层结构球粒的传热涂料,其适用于热交换装置使用。
背景技术
冶金及化工生产中为了降低能耗,通常会使用换热装置进行余热循环回收利用,通常称为预热器或是传热器,但是由于换热装置与热源的接触面温度高,腐蚀性强,易结垢等问题,需要在换热装置与热源接触面上覆盖保护层,即采用防腐涂料进行保护。其在使用中,虽能起到保护换热装置的作用,但对传热有阻碍,不能实现快速传热换热,因而使换热装置的传热效率降低,余热回收效果差。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410981.5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无铅多层焊料球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是针对基板、芯片等发生变形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318069.7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多层耐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多层聚氨酯轴承材料耐湿热性能差,不耐强极性和强酸碱性介质,容易附着污染物并滋生细菌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223300.0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式隔热罩面及其制备方法》。其是提供了一种隔热降温效果显著,并可提高路面抗滑耐磨耗性能的功能复合型铺装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946040.4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多层纳米金秋的液相开管柱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其是在毛细管内壁上修饰氨基;将纳米金溶胶置入气瓶,利用钢瓶内的气体将金溶胶压入毛细管,金溶胶中的纳米金球在毛细管内壁自组装,运用此方法分别形成多层纳米金秋。其均与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体、方法、技术措施不同。也均无法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焦化加氢反应器的高温传热器表面易腐蚀,易结垢,传热效率降低等难题,针对传热器与热源接触面的高温、侵蚀性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结构球粒及含有多层结构球粒的传热涂料。该涂料具有耐高温,传热快,体积密度可控,耐侵蚀,抗污垢等优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结构球粒和制备方法,及具有耐1500℃高温,传热性能不低于1.80w/m﹒k,耐侵蚀,抗污垢的含有多层结构球粒的传热涂料及制备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多层结构球粒,其组成结构及各层所占多层结构球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为:
结构:从内至外依次为:传热层、过渡层、防腐蚀层、耐高温层;且层与层之间是紧密相粘结的;
各层所占多层结构球粒总重量的百分比:从内至外,依次为:20%~60%,11%~40%,不超过25%,5%~35%;
其性能:耐高温在不低于1500℃,使用到8个月时,涂层表面腐蚀率不超过1%,涂层表面结垢率不超过2.6%,且无明显裂纹,传热性能不低于1.80w/m﹒k;
说明:腐蚀率、结垢率是指占整个涂层面积的百分比。
其在于:所述各层的原料组成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