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增加施肥量提升双季稻产量的耕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3523.5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增兵;束爱萍;李祖章;夏文建;张文学;刘光荣;唐先干;孙刚;袁福生;王萍;王少先;万鹏;杨成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7/06;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02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早稻 施肥量 双季稻 翻耕 晚稻 耕层 旋耕 基肥施用 一次性 种植 耕作 农业生产技术 栽培 养分储存 养分流失 作物生长 耕翻 费力 田地 肥料 增产 扎根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增加施肥量提升双季稻产量的耕作方法,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早稻种植前期,采用浅旋耕;晚稻种植前期,采用浅旋耕;早稻种植期间,栽培早稻秧,施肥量为早稻每亩11kg纯N;每亩5kg P2O5,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每亩10kgK2O;晚稻种植期间,栽培晚稻秧,施肥量为早稻每亩12kg纯N;每亩3kg P2O5,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每亩10kgK2O;冬季采用浅旋耕/深翻耕,耕翻可以改善耕层结构,建立适合作物生长的耕层结构,有利于作物扎根生长。本发明通过深翻耕提升耕层厚度,增加养分储存潜力,降低养分流失比例,进而实现不增加肥料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双季稻增产,解决了现有冬季田地不翻耕或浅翻耕费力流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增加施肥量提升双季稻产量的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最常见的种植模式是稻稻+冬闲,冬季虽然能够种植油菜、绿肥或者蔬菜,但随着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户对于冬季的劳动投入兴趣降低,冬闲田成为最常见的形式。首先双季稻种植完毕后,秸秆随收割机铺在稻田内,待来年春季旋耕种植早稻,冬季秸秆置于地表,风吹日晒,自然条件下能够为耕层利用的比例不高;第二、双季稻生产中养分投入去向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作物吸收、损失和土壤固定,其中土壤固定主要是形成养分的缓效态或者固定态,土壤中的这部分养分只有在改善土壤物理条件,充分发生化学、生物反应条件下才能部分转化为有效态,其中深翻耕是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第三双季稻田耕作方式普遍为泡田+旋耕,长期如此导致稻田耕层深度10-12cm左右,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库容量,双季稻生育期内的肥料投入部分来不及吸收利用和储存,造成流失,提升了环境污染的压力。
现有双季稻的生产方式主要为稻稻闲模式,双季稻耕作主要为稻田泡水+旋耕,双季稻增产主要依靠增加施肥量。技术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增加施肥量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还会降低养分利用效率,增加环境压力;二、冬闲田冬季秸秆分解过程中没有翻压造成浪费和利用率不高;三、稻田养分储存部分比例偏低,缺乏改变耕层物理环境的措施,难以要推动储存态养分向有效态转化;四、双季稻生产长期旋耕,造成耕层变浅,养分储藏比例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施肥量提升双季稻产量的耕作方法,通过深翻耕提升耕层厚度,增加养分储存潜力,降低养分流失比例,进而实现不增加肥料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双季稻增产,解决了现有冬季田地不翻耕或浅翻耕费力流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不增加施肥量提升双季稻产量的耕作方法,包括早稻种植前期,采用浅旋耕;晚稻种植前期,采用浅旋耕;
早稻种植期间,栽培早稻秧,施肥量为早稻每亩11kg纯N(基肥:蘖肥:穗肥=5:3:2);每亩5kg P2O5,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每亩10kgK2O(基肥:蘖肥:穗肥=3:4:3);晚稻种植期间,栽培晚稻秧,施肥量为早稻每亩12kg纯N(基肥:蘖肥:穗肥=5:3:2);每亩3kg P2O5,一次性作基肥施用;每亩10kgK2O(基肥:蘖肥:穗肥=3:4:3);
冬季采用浅旋耕/深翻耕,耕翻可以改善耕层结构,建立适合作物生长的耕层结构,有利于作物扎根生长;对于长期淹水、土壤物理性状不良的农田,耕翻可以改善长期淹水所形成的潜育层,促进氧化,减少还原性有害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土壤健康。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早晚稻秧的方式包括抛秧或插秧。
进一步地,所述浅旋耕处理采用旋耕机旋耕,翻耕深度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3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