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丹参的新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5936.7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1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莫时金;许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小明 |
地址: | 6181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放入 托盘 川丹参 丹参根 切片 清洗 沥水 配合 丹参加工 低温冷冻 杀菌作用 升温阶段 晾干 冻干机 切片机 结冰 采挖 锁住 污损 无菌 杀菌 加工 泥沙 耗时 杀死 摆放 整齐 生长 新鲜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丹参的新加工方法,属于丹参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先采挖新鲜的中江丹参根条,选出品质好且生长健壮的根条,通过清洗除去丹参表面的的泥沙和污损,清洗后沥水并晾干根条表面的水分,将丹参根条放入切片机切片,将切片后的丹参片放入无菌托盘中摆放整齐,并将此托盘放入冻干机,并设置17个阶段运行,总耗时60.05‑90.05小时,前10个阶段是降温结冰阶段,后7个阶段为升温阶段,并配合真空杀菌,通过低温至常温的阶段,在配合真空的作用,能百分之百锁住丹参的有效成分,不会造成流失,低温冷冻加上较常温度的干燥,使有效成分不会被杀死,此外,配合了低温、真空及较常温的杀菌作用,生产的丹参片品质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丹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川丹参的新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干燥根及根茎呈红色且形状似参而得名“丹参”,又称血参、紫丹参和红丹参等。
丹参是中国常用大宗药材,具有解热、抑菌、镇静、降压、降转氨酶等作用。优质药材产区通常是植物的次分布区,非最适宜生长区域,因此优质药材所处的不利环境影响产量的提高。即优质产区一般不是高产地区。其次,在栽培条件下,通过灌溉、施肥等措施大大得到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这种条件下,不利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通常为丹参的药用成分)的生成,在道地产区栽培不会保证药材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在道地产区由于受地形、施肥、年降雨量的差异等因素使道地产区内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也难保证整体药材质量的提高。
现有技术生产丹参的技术方案:我国与2003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从品种选择、种植区域选择、栽培技术(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灌溉、种植密度、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采收时间、加工技术等各个环节对生产进行规范,以保证药材质量的提高和稳定。
传统加工丹参的方法一般有晒干、烘干、阴干等方法,其最大的问题是有效成分的流失及活性成分被杀死。
发明内容
上述现有的加工丹参的方法存在有效成分的流失及活性成分被杀死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丹参的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挖新鲜的中江丹参根条;
(2)选丹参根条;
(3)清洗;
(4)对清洗后的丹参根条切片得丹参片;
(6)对丹参片进行冷冻干燥;
(7)冷冻干燥分为17个阶段运行,前10个阶段是降温结冰阶段,后7个阶段为升温阶段,并配合真空杀菌,总耗时60.05-90.05小时。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先采挖新鲜的中江丹参根条,选出品质好且生长健壮的根条,通过清洗除去丹参表面的的泥沙和污损,清洗后沥水并晾干根条表面的水分,将丹参根条放入切片机切片,将切片后的丹参片放入无菌托盘中摆放整齐,并将此托盘放入冻干机,并设置17个阶段运行,总耗时60.05-90.05小时,前10个阶段是降温结冰阶段,后7个阶段为升温阶段,并配合真空杀菌,通过低温至常温的阶段,在配合真空的作用,能百分之百锁住丹参的有效成分,不会造成流失,低温冷冻加上较常温度的干燥,使有效成分不会被杀死,此外,配合了低温、真空及较常温的杀菌作用,生产的丹参片品质高,加工完成后将产品放入真空箱内保存,解决了上述现有的加工丹参的方法存在有效成分的流失及活性成分被杀死的缺陷。
本申请根据川丹参的生物特性,在保证其活性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其干燥,干燥后的丹参片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的生理活性,使其所含有的各种天然功能成分在干燥过程中获得最大的保护,既可保持天然形状又可提高其感官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