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成服饰搭配方案的计算机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7012.0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6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暴满粟;王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时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46 | 分类号: | G06K9/46;G06K9/62;G06F16/55;G06F16/58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新雷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 服饰 搭配 方案 计算机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成服饰搭配方案的计算机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服饰搭配方案生成方法。其中,服饰搭配方案生成过程可包括预先构建包含多个配色对的颜色数据库,具体通过首先将名画作品集中的名画作品按照预先构建的风格分类模型进行分类,以将隶属同一风格的名画归类至一个样本子集中,然后对每个样本子集,提取当前样本子集各幅名画作品中颜色占比超过阈值的目标颜色,作为相应风格的配色对,从而生成包含多个配色对的数据库。通过检索颜色数据库,为待搭配物体图像生成配色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取名画作品的配色方法,可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更适合人类审美的配色服务,有利于快速、智能地生成服饰搭配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服饰搭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成服饰搭配方案的计算机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服饰搭配方案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服饰产品的品种、样式变得极为丰富而复杂,变化也非常迅速,用户的穿着审美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衍生出服饰搭配的市场需求。
服饰搭配无外乎配色、风格和款式,不同审美和不同穿着场景,对风格和款式要求不同,但是配色是服饰搭配一直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员或用户在进行服饰搭配的配色时,一般均是凭借自身常规的搭配经验和个人审美,对人工经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不利于一些想改变配色风格的用户或无配色经验的用户。
可见,如何智能生成服饰搭配方案,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配色服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服饰搭配方案的计算机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服饰搭配方案生成方法,可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更适合人类视觉特点的配色服务,有利于快速、智能地生成服饰搭配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成服饰搭配方案的计算机装置,包括:
数据库预构建模块,用于预先构建包含多个配色对的颜色数据库;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搭配物体图像;
配色方案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颜色数据库,生成所述待搭配物体图像的配色方案;
其中,所述数据库预构建模块包括训练样本选择子模块和配色对生成模块;所述训练样本选择子模块用于将名画作品集中的名画作品按照预先构建的风格分类模型进行分类,以将隶属同一风格的名画归类至一个样本子集中;所述配色对生成子模块用于对每个样本子集,提取当前样本子集各幅名画作品中颜色占比超过阈值的目标颜色,作为相应风格的配色对。
可选的,所述配色对生成子模块包括:
初始直方图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当前样本子集中的每幅名画作品,根据预设的颜色粒度利用聚类算法对当前名画作品进行聚类,得到占比最大的n种颜色分布的初始直方图;
权重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初始直方图中的任意m个颜色组合的权重值,m<n;
权重相加单元,用于将各初始直方图中属于同一个颜色组合的权重值相加;
直方图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各颜色组合的权重和,得到所述当前样本子集的直方图,以作为所述当前样本子集对应风格的配色对。
可选的,所述训练样本选择子模块包括风格模型训练单元;
所述风格模型训练单元用于利用风格样本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得到风格分类模型;
其中,所述风格样本集包括多类样本名画,每幅样本名画具有包含作家和完成时间的属性标签,每类样本名画为属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名画作品。
可选的,还包括风格款式搭配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时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时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征提取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