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9143.2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何瑾;郭海东;张寒;刘军军;周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G08B2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组分 危险 气体 检测 及其 实现 方法 | ||
1.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检测仪主体,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用于稀释待检测气体浓度以扩大气体检测浓度范围避免传感器中毒失效的气体稀释采样接头(3),插接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上并与所述气体稀释采样接头(3)管道连接用于集成多个相互间不会串扰的电化学传感器(1)以进行气体检测的传感器集成模块(2),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与所述电化学传感器(1)数量相同并分别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2)连接的ADC电路(4),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与所有所述ADC电路(4)分别通过SPI总线连接的MCU单片机(5),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上并分别与所述MCU单片机(5)连接的声光警报器(6)、4按键键盘模(7)、以及LED显示模块(8),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并与所述MCU单片机(5)数据交换的SD卡数据存储模块(9),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并与所述MCU单片机通过电源控制及电量显示模块(10)连接的高性能锂电池组(11),以及远程指挥平台信号采集终端(14);
所述气体稀释采样接头(3)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2)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与所述MCU单片机连接的小型抽气泵(12),所述MCU单片机(5)通过433M信号传输模块(13)与所述远程指挥平台信号采集终端(14)无线连接,所述MCU单片机(5)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2)连接;所述气体稀释采样接头(3)包括呈管状结构的壳体(32),通过螺纹与壳体(32)顶部、底部连接的前盖(31)和后盖(33),设置在前盖(31)上的进气口(39),设置在后盖(33)上的出气口(314),设置在壳体(32)内部且与壳体(32)同轴心的采样柱(311),环绕在采样柱(311)外侧设置的用于形成干净空气的过滤模块(37),可拆卸设置在壳体(32)内部上侧的用于将采样气分流至采样柱(311)和过滤模块(37)的第一多孔隔板(36),设置在采样柱(311)上部用于滤除采样气中细小颗粒的多孔纤维柱(313),设置在采样柱(311)下部且与多孔纤维柱(313)连接的样气采样孔(312),以及设置在壳体(32)内部下侧的用于导通采样气与干净空气的第二多孔隔板(310),所述出气口(314)通过管道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31)与第一多孔隔板(36)形成的腔体中设置有用于滤除采样气中灰尘、油份颗粒物的粗滤模块(315),所述粗滤模块(315)为烧结PP纤维滤芯,所述前盖(31)与第一多孔隔板(36)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35),所述压紧弹簧(35)位于粗滤模块(315)与壳体(32)内侧壁形成的空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隔板(310)与后盖(33)形成的腔体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接头工作情况的压力传感器(34),所述过滤模块(37)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通过O型圈(38)密封连接的填充有高锰酸钾活性氧化铝柱与碱性煤质活性炭混合物的第一过滤模块(371)、填充有由无纺密纸制成的精滤滤芯的第二过滤模块(372)、填充有钯催化氧化铝颗粒的第三过滤模块(373)、填充有高碘值的椰壳活性炭颗粒的第四过滤模块(374);
所述第一过滤模块(371)为环状盒体,且盒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二过滤模块(372)、第三过滤模块(373)、第四过滤模块(374)的结构与第一过滤模块(371)相同;所述壳体(32)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设有透明的观察带(3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稀释采样接头(3)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样品气经过进气口进入壳体内部之后,经过粗滤模块滤除采样气中的灰尘、油份颗粒物,样品气在经过第一多孔隔板之后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入过滤模块中,另一部分流入采样柱中;
步骤B、在过滤模块中,样品气在经过多级过滤之后,形成干净的空气进入第二多孔隔板与后盖形成的腔体中;
步骤C、同时,进入采样柱中的样品气在多孔纤维柱中过滤掉细小的颗粒物,最后由样气采样孔进入第二多孔隔板与后盖形成的腔体中;
步骤D、在该腔体中,空气与样品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稀释的比例根据样气采样孔的尺寸确定,达到稀释采样气的目的,最后将稀释后的采样气通过出气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91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