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9143.2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何瑾;郭海东;张寒;刘军军;周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G08B2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组分 危险 气体 检测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及其实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消防部队配备的气体检测仪经常出现检测结果假阴性、浓度超限和传感器中毒情况的问题。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包括气体稀释采样接头、传感器集成模块、电化学传感器、ADC电路、MCU单片机、声光警报器、4按键键盘模块、LED显示模块、SD卡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控制及电量显示模块、高性能锂电池组、小型抽气泵、433M信号传输模块、以及远程指挥平台信号采集终端。本发明实现方法简单流畅高效,可有效防止电化学传感器中毒及误报,可检测气体种类多,气体检测浓度范围宽,检测结果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消防部队最常用的危险气体侦检器材主要有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四合一气体检测仪适用于化工、石化、煤炭和市政燃气等多种场所现场检测,可以实现特殊场合测量需要,对坑道、管道、罐体、密封窗口等进行气体浓度探测或泄漏探测。可燃气体检测仪是用于探测和度量多种危险气体的通用型检测仪器,适用于在临时性的场合探测有毒气体和腐蚀性气体,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
但是市售和消防部队配备的便携式气体仪可检测的气体数量较少,一般只能检测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但火灾现场危险气体种类繁多,主要的高毒致命气体有氰化氢、氯化氢、氯气、光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有丙烷、苯等,消防部队配备的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无法满足危化品事故现场侦检的需要;同时各类气体探测器都有其固定的检测范围。只有在其测定范围内完成测量,才能保证仪器准确地进行测定。而市场现有并在消防部队中配备的气体侦检器材都是针对气体日常微量泄漏监测报警、环境污染监测设计的,可检测气体的浓度范围窄。在危化品大量泄露、火灾事故发生时,危险气体的浓度往往是日常微量泄露时的数百上千倍,消防部队配备的气体检测仪经常出现浓度误报和传感器中毒的情况,并不适合应急救援期间使用;同时仪器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后期维护困难且没有详细的中文资料和专业的培训,由于消防员仪器操作不规范而出现检测结果假阳性、假阴性、浓度误判等问题时有发生,这样的错误对现场救援人员是致命的。
因此,设计一款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及其实现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及其实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消防部队配备的气体检测仪经常出现检测结果假阴性、浓度超限和传感器中毒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宽浓度多组分危险气体检测仪,包括气体检测仪主体,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用于稀释待检测气体浓度以扩大气体检测浓度范围避免传感器中毒失效的气体稀释采样接头,插接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上并与所述气体稀释采样接头管道连接用于集成多个相互间不会串扰的电化学传感器以进行气体检测的传感器集成模块,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与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数量相同并分别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连接的ADC电路,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与所有所述ADC电路分别通过SPI总线连接的MCU单片机,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上并分别与所述MCU单片机连接的声光警报器、4按键键盘模、以及LED显示模块,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并与所述MCU单片机数据交换的SD卡数据存储模块,设于所述气体检测仪主体内并与所述MCU单片机通过电源控制及电量显示模块连接的高性能锂电池组,以及远程指挥平台信号采集终端;
所述气体稀释采样接头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连接的管道上设有与所述MCU单片机连接的小型抽气泵,所述MCU单片机通过433M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远程指挥平台信号采集终端无线连接,所述MCU单片机与所述传感器集成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9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