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敏无规聚合物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0399.5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9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权静;郑永利;张仪娜;蔡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21/33;G01N21/51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魏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集素 无规聚合物 温敏 动态光散射 聚合物溶液 蛋白 紫外测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等温滴定量热法 测试 测试分析 溶液配制 聚合物 配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敏无规聚合物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温敏无规聚合物P(DEGMA‑co‑OVNGlu)溶液的配制,凝集素蛋白Con A溶液、凝集素蛋白BSA溶液以及凝集素蛋白RCA120溶液配制,分别对Con A溶液、BSA溶液和RCA120溶液紫外测试,紫外测试聚合物分别与Con A、BSA、RCA120的相互结合,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动态光散射测试,聚合物溶液加入凝集素溶液后进行动态光散射测试。与其他测定方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测试分析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测定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敏无规聚合物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糖作为生物体内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大的生物分子之一。糖-蛋白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为能量储存和代谢中间体,参与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生长调控、细胞-细胞的粘附、细胞分化和糖-蛋白的识别。其中糖-蛋白的识别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单价的糖的分子识别能力通常很弱,糖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价缀合被扩大,通常这被称为“糖簇效应”。
含糖聚合物是聚合物侧链上带有糖基的一种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根据低临界溶解温度 (LCST),可分为线性(T<LCST)和非线性(T>LCST)糖基聚合物。当温度高于LCST值时,更多的亲水性糖基暴露出来,凝集素的识别能力增强;反之,凝集素的识别能力不显著。
目前的研究手段都比较简单,只能表征糖基聚合物与凝集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但是糖类的分子识别过程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定量化研究葡萄糖功能化的无规聚合物与凝集素之间的识别十分有必要。例如孙衎等人的研究[1](孙衎主要研究了双亲水的含糖温敏共聚物(IPDEGMA-b-POVAG),由于其含有大量具有生物功能的糖基,因此可以识别特定的蛋白质Con A,采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被异硫氰酸(FITC)标记的 Con A与含糖聚合物胶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结果显示,当温度高于LCST(低临界溶解温度) 时,由于更多的糖基暴露出来,导致含糖聚合物与蛋白质Con A的识别能力增强;当温度低于LCST时,含糖聚合物与蛋白质Con A的识别能力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敏无规聚合物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糖基聚合物与凝集素的识别过程不清楚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敏无规聚合物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包括:
(1)将温敏无规聚合物溶于HEPES缓冲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0.8-1.2mg/mL的聚合物溶液,并逐级稀释,待用;其中温敏无规聚合物为温敏葡萄糖功能化的无规聚合物P(DEGMA-co-OVNGlu);
(2)将凝集素蛋白Con A、凝集素蛋白BSA、凝集素蛋白RCA120分别溶于HEPES缓冲溶液中,将得到的Con A溶液、BSA溶液、RCA120溶液分别逐级稀释,待用,其中稀释前Con A 溶液、BSA溶液和RCA120溶液的浓度为0.8-1.2mg/mL;
(3)分别移取步骤(2)中稀释后的Con A溶液、BSA溶液、RCA120溶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在波长600nm处分别测试Con A溶液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其中稀释后的Con A溶液浓度与稀释后的BSA溶液、稀释后的RCA120溶液浓度相同,都是0.3mg/mL-0.5 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03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