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4690.X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4 | 分类号: | F24F1/04;F24F1/028;F24F1/029;F24F13/08;F24F13/20;F24F11/52;F24F11/89;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范怀志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制冷 循环 设备 组件 及其 壳体 制造 方法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出风口,并且可操作以附接至待降温的对象,以使出风口与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制冷组件,被布置在壳体内,并且可操作以由功率源驱动以冷却进入壳体的空气;以及循环组件,邻近出风口而布置,并且可操作以将经制冷组件冷却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到通道从而为对象降温。通过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能够通过冷却的空气来为对象降温。这一方面使得使用该便携式制冷设备的人员无需再背负沉重的液体制冷介质,降低了人员的负担并提高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提高了降温的效率以及舒适体验。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制冷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在一些高温作业环境中,通常使用室内空调来为整体环境降温从而改善生活或者工作环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热源为点辐射,使用空调为整体环境降温不足以降低该热源附近的温度,从而在其附近工作的操作者仍然要遭受高温;此外,在有些情况下,处于高温环境的操作者可能需要在多个地点或者室外操作,因此,使用室内空调不能满足为操作者降温的要求。此外,有些情况可能只需要对某个点或者某个人员降温,这种情况下使用室内空调而进行整体降温也给资源带来了浪费。
考虑到在上述情况下室内空调的不足,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穿戴在人员身上的空调衣。目前所开发的空调衣通过将供冷水、干冰、液氮等液冷介质循环的管道布置在衣服内来达到为人员降温的目的。然而这种空调衣由于使用液冷介质的冷却管道降温,会有降温不均匀的问题,即只有冷却管道经过的位置是冷的,而其他位置温度较高。这会使穿着空调衣工作的人员感到不适。此外,这种液冷式空调衣,并不能对人体产生的汗液蒸汽回收,会导致衣服内湿冷交杂,从而进一步降低穿着者的体验。此外,液冷介质本身的重量也会增加穿着者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以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中的空调衣的一些问题。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出风口,并且可操作以附接至待降温的对象,以使出风口与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制冷组件,被布置在壳体内,并且可操作以由功率源驱动以冷却进入壳体的空气;以及循环组件,邻近出风口而布置,并且可操作以将经制冷组件冷却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到通道从而为对象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附接部,耦合至壳体并且适于将壳体附接至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通过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附接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内而附接至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包括至少一条附接带以及耦合至壳体的附接杆,附接带的一端可枢转地耦合至附接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带内布置有电线,用于电连接功率源和制冷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是半壳,并且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耦合至半壳的盖,出风口被布置在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被形成有弯折部,使得盖的形状匹配对象的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靠近对象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条缓冲带,以用于在壳体与对象之间提供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布置在壳体内的隔板,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腔室,以用于分别容纳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的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被布置在盖上,并且盖和隔板的至少一个上还布置有卡接结构,适于在盖被耦合至半壳之前将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包括螺钉孔、卡槽和卡勾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被布置在壳体的与盖垂直的出风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46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