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终端网络自动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2980.9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7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尤洪松;何碧波;底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69 | 分类号: | H04W12/069;H04W4/80;H04W48/18;H04L9/40;H04W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5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终端 网络 自动 切换 方法 | ||
1.一种车载终端网络自动切换方法,具体为:
a、用户通过车载终端A的eSIM卡向车载终端B发送短距离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中包括车载终端A的标识码和用户信息;
b、接收到短距离通信请求后,车载终端B的eSIM卡获取请求中的车载终端A的标识码和用户信息,并同时将车载终端B的标识信息通过eSIM卡发送到车载终端A中;
c、获取车载终端A的标识码和用户信息后,车载终端B的eSIM卡进行认证,同时,获取车载终端B的标识码后,车载终端A的eSIM卡进行认证,从而完成双向认证;
d、成功建立连接后,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各自建立短距离数据管理区域;
e、当车载终端A和B之间的距离超出短距离通信范围,使得当前短距离通信中断后,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获取各自短距离数据管理区域中的标识码和远程无线通信协议,并根据上述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获取的标识码和协议通过运营商网络重新建立连接;
f、在远距离通信过程中,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定期进行短距离通信终端确认,如果发现短距离通信中的车载终端,则中断当前远距离通信,重新连接车载终端A和B的短距离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在车载终端A中显示短距离通信设备列表,该列表中是当前车载终端A可以搜索到的具备短距离通信条件的车载终端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的所述短距离数据管理区域缓存车载终端A和B所需的参数信息、车载终端A和B在远程交互时使用的公共密钥和私钥以及涉及双方需求的重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在成功连接后,车载终端A的eSIM卡向车载终端B传输所使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和远程无线通信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还包括:远程连接成功后,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各自建立远距离数据管理区域,并将接收到的公共密钥和远程无线通信协议存储在远距离数据管理区域,随后在交互过程中将所需的交互数据和标识码也存储在远距离数据管理区域中。
6.一种车载终端网络自动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载终端A和车载终端B;车载终端A和B中都设置一eSIM卡,其中,
车载终端A,用于通过其中的eSIM卡向车载终端B发送短距离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中包括车载终端A的标识码和用户信息;
车载终端B,用于通过其中的eSIM卡接收到短距离通信请求后,获取请求中的车载终端A的标识码和用户信息,并同时将车载终端B的标识信息通过eSIM卡发送到车载终端A中;
车载终端A和车载终端B,还用于根据标识码和用户信息完成双向认证,并在双向认证通过后,车载终端A和B通过各自的eSIM卡建立连接;
车载终端A和B还用于,成功建立连接后,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各自建立短距离数据管理区域;
车载终端A和B还用于,当车载终端A和B之间的距离超出短距离通信范围,使得当前短距离通信中断后,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获取各自短距离数据管理区域中的标识码和远程无线通信协议,并根据上述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获取的标识码和协议通过运营商网络重新建立连接;
车载终端A和B还用于,在远距离通信过程中,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短距离通信终端搜索,如果发现短距离通信中的车载终端,且中断当前远距离通信,重新连接车载终端A和B的短距离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远程连接成功后,车载终端A和B的eSIM卡各自建立远距离数据管理区域,并将接收到的公共密钥和远程无线通信协议存储在远距离数据管理区域,随后在交互过程中将所需的交互数据和标识码也存储在远距离数据管理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数据管理区域缓存车载终端A和B所需的参数信息、车载终端A和B在远程交互时使用的公共密钥和私钥以及涉及双方需求的重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29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