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作业服装及其模型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5875.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6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松;夏磊;高世亮;查文超;倪敬能;吴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A41H3/00 | 分类号: | A41H3/00;G06F30/00;G01N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作业 服装 及其 模型 设计 方法 | ||
1.一种高温作业服装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高温防护服内部的隔热层(6)进行灌装,将灌装好的高温防护服穿戴好,将假人放置于恒温37℃状态下恒温加热箱中1-1.5h,将恒温37℃状态下的假人放置到恒定高温加热箱中,并记录下恒定高温加热箱中的温度为T;
S2、将假人模型所穿戴的高温防护服分成Ⅰ、Ⅱ、Ⅲ和Ⅳ层,其中Ⅰ层为阻燃外层(4);Ⅱ为隔热层(6);Ⅲ层为防水透气层(7);Ⅳ层为与皮肤接触的空气层;并记录Ⅰ、Ⅱ、Ⅲ和Ⅳ层的厚度和随时间的温度变化;
S3、通过上述记录的数据,建立Ⅰ、Ⅱ、Ⅲ和Ⅳ层的热传导模型;
其中第I层的热传导模型为:
Ω1=(0,L1);
T(x,0)=37°,x∈(0,L1);
T(0,t)=T;
T(L1,t)=T1;
其中,ρ1为第I层织物层的密度;c1为第Ⅰ层织物层的比热;k1为第Ⅰ层织物层的热传导率;Ω1为第Ⅰ层织物层厚度的取值范围;L1为第Ⅰ层织物层的厚度;T(x,t)为温度T与水平方向织物层厚度x及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其中第Ⅱ层的热传导模型:
Ω2=(L1,L1+L2);
其中,ρ2为第Ⅱ层织物层的密度;c2为第Ⅱ层织物层的比热;k2为第Ⅱ层织物层的热传导率;Ω2为第Ⅱ层织物层厚度的取值范围;L2为第Ⅱ层织物层的厚度;T1为织物层厚度x=L1时第I层织物层的温度;T2为织物层厚度x=L1时第II层织物层的温度;
其中第Ⅲ层的热传导模型:
Ω3=(L1+L2,L1+L2+L3);
其中,ρ3为第Ⅲ层织物层的密度;c3为第Ⅲ层织物层的比热;k3为第Ⅲ层织物层的热传导率;Ω3为第Ⅲ层织物层厚度的取值范围;L3为第Ⅲ层织物层的厚度;T2为织物层厚度x=L2时第Ⅱ层织物层的温度;T3为织物层厚度x=L2时第Ⅲ层织物层的温度;
其中,第Ⅳ层的热传导模型,假设两侧空气层通量相等,则有:
S4、通过将四个模型,进行整合;
通过整合公式,可以确定在不同的高温下的最优厚度,从而确定该高温服装在不同的高温下,其内部隔热层(6)所灌装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作业服装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对高温防护服内部的隔热层(6)进行灌装,包括以下步骤;
A1、顺时针转动转动管( 18) 带动转动斜齿轮( 20) 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 24) 向外侧移动,从而将密封块( 17) 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灌装管道可以与灌装连接管( 21) 保持通畅,进行灌装,直到其弹性灌装胶囊( 5) 与外部的设定气压相平衡,关闭灌装;
A2、灌装完毕之后,逆时针转动转动管( 18) 带动转动斜齿轮( 20) 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 24) 向内侧移动,从而将密封块( 17) 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灌装管道关闭,并且使密封板( 19) 与装置负压抽吸孔( 16) 相互分离,之后将负压抽吸管路与负压抽吸管( 15)相连接,进行负压抽吸,使防水透气层( 7) 与阻燃外层( 4) 与隔热层( 6) 紧密贴合;
A3、继续逆时针转动转动管( 18) ,使密封板( 19) 与负压抽吸孔( 16) 相互贴合,密封块( 17) 合并完整并与灌装连接管( 21) 相契合,保持内部密封,完成灌装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58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