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气缸体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8584.7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7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卞明;项达尚;姜斌;刘文斌;张婧;魏登惠;王成存;徐仪;殷志航;游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石川儒勒创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8 | 分类号: | F02F1/18;F02F1/22;F02M35/10;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缸体 | ||
1.一种发动机气缸体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道(1),所述进气道(1)连接于发动机气缸体上端,所述进气道(1)包括第一进气道(1-1)和第二进气道(1-2),所述第二进气道(1-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进气道(1-1)一端连接于燃烧室内以形成进气门口(1-3),两个所述第二进气道(1-2)另一端汇总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道(1-1)一端,所述第一进气道(1-1)远离第二进气道(1-2)端延伸至所述发动机气缸体上端外,所述第一进气道(1-1)内壁在远离第二进气道(1-2)位置连接有燃油喷射装置(3);
出气道(2),所述出气道(2)连接于发动机气缸体上端,所述出气道(2)包括第一出气道(2-1)和第二出气道(2-2),所述第二出气道(2-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出气道(2-2)一端连接于燃烧室内以形成排气门口(2-3),两个所述排气门口(2-3)与两个所述进气门口(1-3)一一相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出气道(2-2)另一端汇总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气道(2-1)一端,所述第一出气道(2-1)远离第二出气道(2-2)端延伸至所述发动机气缸体上端外,且所述第一出气端(2-1)远离第二出气道(2-2)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1)远离第二进气道(1-2)端背向设置;
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能通过智能的控制所述进气道和燃油喷射装置,自动调控所述发动机工作时所通入的空气的量和燃油的量,从而达到一个均衡的状况,使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最高且同时达到节约燃油和保护发动机的目的,其具体的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利用公式(1)计算所述发动机的气压转化速率:
其中,nc为求解得到的所述发动机的气压转化速率,N为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所述转速的单位均为:转/每分钟,Tin为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的温度,Td为所述排气道处的温度,其中所述温度的单位均为K,Pi为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道所收到的压力,Pid为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道所受到的压力,其中所述压力的单位均为bar;
然后,将所述公式(1)得到的气压转化速率带入公式(2),计算所述发动机的出口焓;
其中,Hout为求解得到的出口焓,Pf为所述发动机气缸内的压强的大小,Pb为标准大气压强,其中所述压强的单位均为Pa,nd为所述燃油的粘度,Sh为所述燃油的含硫量,ρ为所述燃油的密度,SF为所述燃油中水分的含有量,ZZ为所述燃油中的机械杂质的含量,CT为燃料油残炭量,RZ为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arccos为反三角函数的余弦值,e为自然常数,ln为以e为底的对数;
最后,将求解所得到的出口焓带入公式(3)求解判断值;
其中,rt为求解得到的判断值,Φ为预设的调节系数,其取值为0-1之间的值,Y为所述进气道中进入的空气中的含氧量的多少,DN为所述进气道中进入的空气中的含氮量的多少,JQ为所述进气道中进入的空气中的含游离甲醛量的多少,BE为所述进气道中进入的空气中的含苯量的多少,AN为所述进气道中进入的空气中的含氨量的多少,所述所有含量的单位均为百分比;
当所述rt的值大于0.8时,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控制燃油喷射装置开启通入燃油,同时进气道关闭,从而增加发动机气缸内的燃油含量,当所述rt的值小于0.3时,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控制燃油喷射装置关闭通入燃油,同时进气道开启,从而增加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含量,当rt大于等于0.3小于等于0.8时,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同时控制燃油喷射装置开启通入燃油和进气道开启通入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石川儒勒创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石川儒勒创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5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