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智能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5297.9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4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博雅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E04G21/08;E04G2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李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浇筑 后续处理 智能处理 智能机器人 工作指令 布料机 汽车泵 浇筑 混凝土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智能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工作指令时,控制布料机或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控制智能机器人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后续处理。通过本发明,实现了自动进行混凝土浇筑及后续处理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智能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较高楼层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一般需要借助布料机以及地泵完成。地泵用于将混凝土输送至布料机,再由布料机的泵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浇筑的区域。对于低楼层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一般是通过汽车泵一端的控制人员控制汽车泵的输送管道到达浇筑位置,然后开启或关闭泵送系统;浇筑位置端的工作人员再手动对输送管道进行移动控制,以供将混凝土浇筑到各个位置,之后,再由人工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后续处理。
现有的方式,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且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给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智能处理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智能处理方法,所述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智能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工作指令时,
控制布料机的砼输送管到达预置浇筑点,发送开启指令至地泵,以供开启所述地泵的泵送系统,将混凝土输送至布料机,再由布料机的砼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所述预置浇筑点对应的浇筑区域,当泵送系统的开启时长达到所述预置浇筑点对应的预设时长时,发送关闭指令至地泵,以供关闭所述泵送系统,检测是否存在下一预置浇筑点,若不存在下一预置浇筑点,则控制所述布料机的砼输送管收回,若存在下一预置浇筑点,则将所述下一预置浇筑点作为所述预置浇筑点,并执行所述控制布料机的砼输送管到达预置浇筑点的步骤;
或是,控制汽车泵的砼输送管到达预置浇筑点,开启汽车泵的泵送系统,以供将混凝土通过所述泵输送管输送到所述预置浇筑点对应的浇筑区域,当泵送系统的开启时长达到所述预置浇筑点对应的预设时长时,关闭所述泵送系统,检测是否存在下一预置浇筑点,若不存在下一预置浇筑点,则控制所述汽车泵的砼输送管收回,若存在下一预置浇筑点,则将所述下一预置浇筑点作为所述预置浇筑点,并执行所述控制汽车泵的砼输送管到达预置浇筑点的步骤;
当所述布料机的砼输送管收回后或所述汽车泵的砼输送管收回后,控制智能机器人移动至第一区域,控制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振动棒插入第一区域的混凝土中,并开启所述振动棒,所述振动棒的振动频率为预设值,通过智能机器人上设置的混凝土密实度检测仪检测所述第一区域内混凝土的密实度是否处于预设密实度范围,若第一区域内混凝土的密实度处于预设密实度范围,则检测是否存在下一区域,若存在下一区域,则将所述下一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并执行控制智能机器人移动至第一区域的步骤,若不存在下一区域,则关闭并收回所述振动棒。
可选的,在所述当接收到工作指令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计算预置浇筑点对应的浇筑区域的待浇筑混凝土量;
根据待浇筑混凝土量以及泵送系统单位时间的泵送量,计算得到预置浇筑点对应的预设时长。
可选的,所述计算预置浇筑点对应的浇筑区域的待浇筑混凝土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置浇筑点对应的浇筑区域的地形数据;
根据所述地形数据,计算得到理论待浇筑混凝土量;
计算所述理论待浇筑混凝土量与损耗系数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预置浇筑点对应的浇筑区域的待浇筑混凝土量。
可选的,所述损耗系数大于等于1.01,小于等于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博雅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博雅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