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7252.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3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涛;彭雪明;张志彦;刘宇鹏;李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过载 冲击 pcb 板灌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属于灌封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PCB板稳定性及可靠性差、体积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PCB板的抗过载冲击问题。灌封装置包括底板、盖板和框架,底板与盖板之间设有框架,框架通过缓冲件与底板连接;框架包括筒状主体和支撑部,PCB板设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支撑部高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盖板设于支撑部的顶端;筒状主体的外壁设有连接部,支撑部通过连接部与筒状主体连接;筒状主体内部为第一灌封胶空间,支撑部与盖板围成的空间为第二灌封胶空间。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性及可靠性高,解决了PCB板的抗过载冲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PCB板装置一般都是使用橡胶垫在直接固定在电气设备产品,PCB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尤其在一些数据记录应用领域等特殊场合,由于现有PCB板的高可靠性有限导致记录数据易丢失,现有这种PCB板装置不能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的PCB板装置就能实现稳定可靠的结构,满足设计的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PCB板稳定性及可靠性差、体积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PCB板的抗过载冲击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包括底板、盖板和框架,底板与盖板之间设有框架,框架通过缓冲件与底板连接;框架包括筒状主体和支撑部,PCB板设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支撑部高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盖板设于支撑部的顶端;筒状主体的外壁设有连接部,支撑部通过连接部与筒状主体连接;筒状主体内部为第一灌封胶空间,支撑部与盖板围成的空间为第二灌封胶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向PCB板供电的电池,电池设于第一灌封胶空间内。
进一步地,缓冲件为泡沫铝板。
进一步地,PCB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垫圈。
进一步地,底板设有凹槽,凹槽两侧为凸台,筒状主体的下部能够伸入凹槽;筒状主体下部的外径小于凹槽的内径。
进一步地,缓冲件设于凸台与连接部之间,筒状主体的下端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地,缓冲件均匀铺设于凹槽内,缓冲件的上表面与筒状主体的下表面接触,凸台与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盖板设有沉头孔,框架的支撑部设有通孔,底板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将盖板、框架和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的数量均为2~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本发明提供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框架通过缓冲件与底板连接;筒状主体内充填有灌封胶,PCB板位于灌封胶内,灌封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装操作方便,缓冲件具有一次抗过载冲击功能,灌封胶具有抗二次过载冲击功能,缓冲件和灌封胶的结构耦合,实现了PCB板产品的双重抗过载冲击性能,尤其在数据记录等电气设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PCB板的抗过载功能的设计风险,使数据记录存储内容保存完整,有利于试验结果的精确分析,显著提高PCB板产品的高可靠性。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72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