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8100.7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窦祖林;卫小梅;温红梅;安德连;戴萌;杨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125 | 分类号: | A23L33/125;A23L29/20;A23L29/269;A23L29/256;A23P30/20;A61K9/06;A61K47/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5106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固态凝胶 营养载体 凝胶 大颗粒 制备方法及装置 针孔 固态凝胶 挤压装置 控温槽 压力腔 制备 功能食品 剪切破碎 剪切装置 粒径均匀 食品凝胶 吞咽障碍 咀嚼性 顺滑性 小颗粒 混匀 溶胀 水中 吸入 连通 挤压 冷却 挤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为向水中加入食品凝胶多糖混匀后75℃以上充分溶胀,然后冷却至室温以下形成固态凝胶;将固态凝胶剪切破碎形成大颗粒凝胶;所述大颗粒凝胶被不断吸入设有针孔的压力腔中挤压,使大颗粒凝胶在压力下由针孔中挤出形成粒径均匀的小颗粒,即得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本发明装置包括一个设有剪切装置的控温槽和一个挤压装置,所述控温槽的底部与挤压装置的压力腔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备方法简便、制备的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具有弱凝胶的特征和较好的顺滑性、咀嚼性,适宜作为吞咽障碍功能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胶生产方法和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调配方面,通常利用增稠剂的添加来提高其黏度,降低食团在消化道的移动速度,避免误吸。通过在食物中添加增稠剂改善食品质构特性,给临床和家庭护理提供了很多方便。增稠剂通常为黄原胶类的长链大分子,在水中发生溶胀后互相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将水或者食物颗粒裹挟到网络中,降低了水或食物颗粒移动速度。但是这类增稠剂在临床或家庭护理当中也有些局限性,(1)如屈服应力较小,有黏稠感,口感差、缺少咀嚼的乐趣;(2)顺滑性较差,附着在咽喉部位时也增加了吸入气管的危险性;(3)需要额外搭配营养物,给操作者在制备时带来不便。有研究者也开发了一些半固态的营养剂,如专利公开号104394844A记载了一种胃瘘用半固态化营养剂,将两种不同强度的凝胶与琼脂和加工淀粉混合制备一种用于管饲用的半固态化营养剂,以满足从注射器等挤出的情况下保形性也高,对管的附着性低,并且从管挤出时的阻力小的目的。该技术方案主要针对管饲病人,解决管饲时存在的保形性、附着性和阻力问题,但不适用于患者直接吞咽。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兼具安全、口感、咀嚼性、顺滑性、有助于提升吞咽障碍患者食欲的功能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制备的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口感好、顺滑性好、易于吞咽、促进病人食欲、煅炼咀嚼能力的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结构简单、控制简便、生产效率高、可连续化生产的、用于上述制备方法的生产装置。
本发明方法为:向水中加入食品凝胶多糖混匀后75℃以上充分溶胀,然后冷却至室温以下形成固态凝胶;将固态凝胶剪切破碎形成大颗粒凝胶;所述大颗粒凝胶被不断吸入设有针孔的压力腔中挤压,使大颗粒凝胶在压力下由针孔中挤出形成粒径均匀的小颗粒,即得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
加入营养剂,所述营养剂为水剂、粉剂或悬浮液,加入时机为:在溶胀后冷却至60℃以下且尚未形成固态凝胶时加入营养剂混匀;或者直接向制得的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中添加营养剂混匀。
100g水中,食品凝胶多糖加入量为0.1-1g。
所述冷却温度为25℃-4℃。
直径小于1cm大颗粒凝胶被不断吸入设有针孔的压力腔中挤压,大于1cm大颗粒的凝胶继续被剪切破碎至1cm以下。
所述针孔内径在2mm以下,挤压后得到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直径小于2mm、初始复合动态黏度在10,000mPas-1,000,000mPas之间。
所述食品凝胶多糖为琼脂、结冷胶、海藻胶或卡拉胶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用于半固态凝胶营养载体制备的装置,至少包括:
一个设有剪切装置的控温槽:用于在设定温度下对物料进行剪切;
一个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开有针孔的压力腔和挤压件,通过挤压件对压力腔内的物料进行挤压,使物料由针孔中挤出;
所述控温槽的底部与挤压装置的压力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8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