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0971.2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曾挺;潘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0 | 分类号: | C07C67/00;C07C69/63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甲酸正丙酯 微反应器 合成工艺 二氯乙烷 正丙醇 光气 溶解 二氯甲烷 反应操作 工艺改进 固体光气 接触反应 可控性 引发剂 脱去 泄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对传工艺改进,首先将固体光气溶解在二氯甲烷中,避免光气泄露,然后加入吡啶作引发剂,提高反应速率,然后将正丙醇溶解在二氯乙烷中,通过微反应器,光气与正丙醇接触反应,脱去二氯乙烷得到产物氯甲酸正丙酯,反应操作简单,可控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氯甲酸酯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氯甲酸正丙酯是杀菌剂霜霉威的中间体。性状无色液、熔点低于-70℃、沸点115℃、相对密度(水=1)1.0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3、饱和蒸气压2.66kPa(25℃)、闪点26℃(CC)、引燃温度475℃、不溶于水,溶于醇、乙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氯甲酸正丙酯的制备方法一般是在通光气釜内加入正丙醇,启动搅拌,然后通过光气流量计通入光气,通光气温度为30℃左右,继续通光气若干小时,接近终点时取样分析,达标后停止通光气,冷却,然后通氮气赶走光气和氯化氢,对光气进行破坏,取样分析为产品。其中,反应方程式为:CH3CH2CH2OH+COCl2→ClCOOCH2CH2CH3。
目前氯甲酸正丙酯的制备工艺中存在反应可控性较差,工艺危险系数较高,而且反应前光气溶解和反应后光气处理均危险性较高,且合成氯甲酸正丙酯收率较低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09563020A公开了一种安全并且以高收率大量生产氯甲酸酯化合物的方法。氯甲酸酯化合物通过使三光气的溶液、胺、醇化合物在流式反应器中混合、反应来制造。或者通过使胺及醇化合物的溶液与三光气的溶液在流式反应器中混合、反应来制造。上述胺优选为三丁胺,上述胺的用量相对于上述醇化合物优选为0.8~3当量。
中国专利CN106045802B公开了一种脂环族和芳脂族氯甲酸酯的制备方法。以脂环族醇或芳脂族醇与固体三光气为原料,以有机碱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一定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得到氯甲酸脂环醇酯或氯甲酸芳脂醇酯,其中脂环族醇或芳脂族醇与三光气、有机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4~1:1.2~3;试验时间和温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5h,第二阶段的反应温度为0~25℃,反应时间为7~13h;有机溶剂与脂环族醇或芳脂族醇的质量比为10~25:1;反应体系中的残余物进行了有效处理,反应废弃物也经回收利用。
中国专利CN101080380B公开了一种制备脂族氯甲酸酯的方法,它包括,将至少一种脂族羟基化合物、光气、至少一种溶剂和任选至少一种有机碱的混合物引入流动反应器,以得到单向流动反应混合物。维持该单向流动反应混合物在约0℃-约60℃,以产生含有用于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的制备的脂族氯甲酸酯的单一产物流。
中国专利CN101213166B公开了一种制备芳族氯甲酸酯的方法,其包括:将至少一种芳族羟基化合物、光气、至少一种溶剂和至少一种有机碱的混合物引入流动反应器以得到单向流动的反应混合物。将该单向流动的反应混合物保持在约0℃至约60℃的温度以制得包含芳族氯甲酸酯的单一产物流。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一种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氯甲酸正丙酯收率,降低反应危险性,具有进步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发明一种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可以解决目前氯甲酸正丙酯合成工艺中危险性较高,反应时间长,氯甲酸正丙酯收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氯甲酸正丙酯微反应器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0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