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1548.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谢玲;覃丽萍;岑贞陆;张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韦玲双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细菌性 条斑病 主效基因位点 分子标记 水稻 染色体 标记引物 辅助鉴定 紧密连锁 抗性鉴定 亲本杂交 遗传分析 主效基因 抗性 扩增 自交 应用 拓展 发现 | ||
本发明公布了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一种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扩增的标记引物RM258,所述标记引物扩增长度为369bp。本发明将国际稻BJ1与广西优质稻油占8号为亲本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对其进行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受1个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获得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58,该标记位于10号染色体上约48.8cM处。本发明用SSR标记首次定位了该品种中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位于第10号染色体。这一新发现能够进一步拓展或辅助鉴定抗细菌性条斑病水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涉及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
【背景技术】
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由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e pv.Oryzicola(Xoc)引起,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爆发流行年份该病害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32%。迄今对水稻细条病这一类细菌性病害还没有理想的防治药剂。而与药剂防治相比,应用抗病品种既有利于农作物连年稳产高产,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农业投资,不污染环境,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遗传分析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存在质量抗病性和数量抗病性两种抗性类型,分别由主效基因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控制。目前关于抗细条病主效基因分子标记应用研究尚很少见。
水稻材料中抗细条病资源较丰富,但多数抗源主要来自热带地区,且大都是一些古老的地方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差,因此,单靠常规育种方法改良,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此外,对抗源开发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抗细条病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在细条病抗源中,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抗病性是一种重要的抗性类型。关于抗细条病主效基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抗源筛选和抗性遗传分析等方面,而对抗病基因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较少,特别是有关基因的定位等分子基础研究尚不深入。因此,加强抗细条病主效基因的发掘利用,开发出可用于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可以大大提高这一种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加强抗细条病主效基因的发掘利用,开发出可用于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可以大大提高这一种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扩增的标记引物RM258,左端引物序列:CTCCCTGGCCTTTAAAGCTGTCG,右端引物序列:GACGAACAGCAGCAGAAGAGAAGC,所述标记引物扩增长度为369bp。
如上所述的分子标记在选育抗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水稻品种或筛选抗性基因的抗细菌性条斑病水稻品种中的应用。
上述分子标记筛选的过程如下:
(1)定位群体构建:国际稻‘BJ1’作为供体,广西优质稻‘油占8号’作为受体进行正反杂交,收获F1种子,播种F1种子,F1植株自交得到F2,再种植获得定位分离群体近等基因系F2;
(2)抗性鉴定:分别种植亲本、F1、F2群体,在水稻分蘖盛期采用广西的优势致病型Ⅲ菌株连塘13进行接种,接种20天后进行病情调查,每个单株测量10个病斑的长度,根据平均值判定单株对细条病的抗性水平;
(3)抗感池DNA的构建:采用CTAB法提取F2代抗、感表现极端单株水稻叶片总DNA,按照抗、感分成两组混合各单株的总DNA,构建抗、感DNA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15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