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专用车道智能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5111.8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0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吴翔;何鑫;孙祥溪;张沛;谢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7C9/38 | 分类号: | G07C9/38;E01F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专用 车道 智能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行车专用车道智能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闸机组件、感应触发装置、控制装置及信息识别装置,闸机组件包括多个闸机,相邻两个闸机间设有供自行车通行的通行区域;感应触发装置设于闸机组件侧方,实时感应相邻两闸机间的通行区域内是否有自行车通过;控制装置设于闸机组件内,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识别装置用于识别通过通行区域的车辆是否符合通过要求。本发明解决了自行车专用车道采用闸机所面临的计数不准确、逻辑不适应而夹人、夹车、机体过宽而造成车行通道过窄、抗冲击性不足、无多系统联动等功能欠缺,具有适应自行车通行的逻辑,为自行车专用车道安全有序地运行提供执行功能的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行车专用车道智能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许多城市已开始规划自行车专用车道,拟通过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建设而推进绿色环保的自行车出行(通勤)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开辟自行车专用道可以让骑行者骑得更安全、更放心,营造友好的骑行环境。但是自行车专用车道会面临被非自行车肆意占用的情况,因此在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出入口处设置适合自行车骑行和推行通过的闸机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否则会影响到自行车专用道的实际使用效果。
闸机系统作为一种通道准入控制执行装置已在车站、安检、楼宇等场合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已有的闸机系统所控制的通过对象都是步行状态的人员,仅有个别宽通道闸机兼容无障碍轮椅通行。
另外,在停车场出入口、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场合采用了车辆道闸,其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与人行闸机也存在较大区别。
人行闸机通行采用刷卡式触发,闸机本体上布设点状对射式传感器检测人员通行过程,高铁场景下包括所携带大件行李的通行,并根据传感器的触发流程等确定通行逻辑和计数,以实现控制闸门的闭合和流量统计等功能。该类闸机通行对象主要为人体,主体躯干具有连续空间占位,根据该特点设计闸机高度、通道宽度等几何特征。
汽车通行的道闸一般采用买入地面下的磁感线圈作为触发传感器,其通行逻辑相比人行闸机更为简单,同时汽车本体也是具有连续空间占位的主体,在同一次通过时不会造成传感器的多次触发而影响判断。
自行车专用车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基础设施,其通行对象主要为各式自行车。自行车的结构特点是多样化、大量的侧向镂空,即车体实体占位相比车体几何空间外廓要小很多,在通过闸机的过程中现有闸机所采用的点状对射式传感器无法有效、准确或无差错地捕捉到车体的实体特征,进而无法进行通行逻辑的判断,造成闸机无法正常工作。
而如果仍采用检测人体的方式,即检测骑行人的侧视空间占位,则闸机高度需要比正常人行闸机更高,而同时需要增加通道宽度以适应自行车车把宽度在骑行过程中的摆动偏移。而自行车道闸机需工作在户外场景,这样的大尺寸设计会造成较大的迎风面,同时因高度增加造成整体抗侧向冲击能力较差,无法适用在自行车通行的场合。此外,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车辆整体侧向几何轮廓远大于骑行人的几何轮廓,按照人行的逻辑判断会造成人员通过即为过,但车体可能仍未通过,此时关闭闸门会造成闸门冲击车体而出现安全问题或损坏车辆,即使闸机具备防夹功能也无法解决车辆计数不准确等问题。而骑行人选择推行通过闸机时该问题更为明显。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行车专用车道智能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专用车道智能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适合自行车的车体特征以及骑行状态和推行状态下的通过方式,接收前置自行车识别系统的控制指令对拟进入车道的车辆及行人进行放行或阻止通行,同时对通行数量进行统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5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