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射频芯片开启即毁的封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7353.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2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16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盖 破坏装置 内盖 封口装置 再次利用 消费者合法权益 芯片 无线射频识别 市场秩序 侧面 损毁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射频芯片开启即毁的封口装置,包括内盖、外盖、RFID射频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还破坏装置,外盖套在内盖外,破坏装置的一个面朝向RFID射频电子标签的一个面,破坏装置和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内盖与外盖之间,破坏装置的另一个面,固定在外盖的内侧面或者内盖的外表面,或者破坏装置是外盖或者内盖自身的一部分,RFID射频电子标签另一个面,固定在内盖的外表面或者外盖的内侧面。本发明不仅具有RFID无线射频识别功能,当其被使用开启时,RFID芯片被损毁,无法再次利用,可有效杜绝RFID芯片回收再次利用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射频芯片开启即毁功能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简称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扰,可工作于各种环境,同时可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2004年后,RFID技术得到蓬勃的发展,在仓储物流、产品防伪、产品流通及产品维护追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在产品防伪的应用上,RFID以其安全、高效、快捷、储存容量大、储存信息更改自如等特点被称为新一代的“电子守护神”。
同时,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其芯片的UID码全球唯一,信息稳定,仿制成本极高,可存储大量信息,并可简单的进行读写,可使消费者通专用读取器或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方便的识别商品的身份,并可以用来实现商品流通中的全程跟踪。
目前RFID电子标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品的信息溯源及防伪保真等,为了确保RFID电子标签不被不法分子从正品商品上转移后再次利用,很多RFID电子标签都具有防转移功能或置于商品包装封口处,当商品包装被开启时,其封口处的RFID电子标签被破坏无法读写并再次回收利用;但目前的技术仅能实现RFID电子标签开启时射频天线被破坏,如专利CN201220459356、CN201520010420、CN201520257767中所示,而对于作为核心信息载体的RFID芯片,由于其体积微小、材质坚硬,还无法使其损坏,这就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回收这些使用过的RFID电子标签,即使其射频天线已经被破坏,标签信息无法读取,不法分子还可以通过独特溶剂将RFID芯片清洗下来,重新再次绑定到新的射频天线上再次使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破坏RFID芯片的技术,这些重新绑定的RFID电子标签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其中的安全信息被完整保留,与正品RFID电子标签无异,当这些被重新绑定好的RFID电子标签被用在假冒商品上流入市场,其仍旧可以通过消费者手机或读取器的验证,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RFID射频芯片开启即毁的封口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所述的RFID射频芯片开启即毁的封口装置,包括内盖、外盖、RFID射频电子标签和破坏装置;
所述的外盖套在所述的内盖外;
所述的破坏装置的一个面朝向所述的RFID射频电子标签的一个面,所述的破坏装置和所述的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所述的内盖与所述的外盖之间;
所述的破坏装置的另一个面,固定在所述的外盖的内侧面或者内盖的外表面,或者是所述的外盖或者内盖自身的一部分,所述的向RFID射频电子标签的另一个面,固定在所述的内盖的外表面或者外盖的内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发明所述封口装置进行容器包装的封口,其具有RFID无线射频识别功能,可实现对产品的防伪保真、信息溯源、物流管理等多种功能,当其被使用开启时,RFID芯片被损毁,无法再次利用,从而真正的做到了开启即毁功能,可有效杜绝RFID芯片回收再次利用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附图说明
图1为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内盖的顶部的RFID射频芯片开启即毁的封口装置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射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射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