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试剂盒、体系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7588.X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5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智慧芳;解娜;赵方圆;倪君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58 | 分类号: | 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丁继恩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et 基因突变 检测 引物 试剂盒 体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试剂盒、体系和方法,该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包括:用于扩增RET基因的第10、11、13~16号外显子的5个引物对中的至少一个,这5个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10所示。利用该引物组进行多重PCR检测时,可以对RET基因的第10、11、13~16号外显子的所有位点进行突变检测,可有效地缩短检测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试剂盒、体系和方法。
背景技术
RET基因为原癌基因,也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基因。其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10ql1.2),全长60kb,含21个外显子,编码1100个氨基酸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超家族RET蛋白。由于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组跨膜受体,分为胞外区、跨膜区,使得酪氨酸激酶受体缺陷与很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其中,RET受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管嵴源性细胞上,其对这些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等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另外,研究相继证实,RET基因突变导致蛋白构象改变,增强RET蛋白的转化能力,激发TK自动磷酸化,诱导细胞过度增生以致癌变。RET原癌基因点突变是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分子病因学基础,尤其是该基因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的几率近90%,因此RET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将有助于对RET基因的研究。
目前,RET基因突变检测主要有PCR-Sanger测序法、荧光定量PCR法、高通量测序法等,而传统常规的PCR-Sanger测序法虽然是公认的检测基因分型的金标准,但检测周期长、检测通量低,所以对于多基因多位点或外显子的检测效率低;荧光定量PCR方法虽然具有灵敏度高,分型准确,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但无法满足临床对于单基因多外显子或者多基因多外显子检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试剂盒、体系和方法,可以对RET基因的第10、11、13~16号外显子的所有位点进行突变检测,在同时对RET基因的至少两个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时,能够有效地缩短检测时间。
多重PCR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扩增技术,即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引物对,以同时扩增多个核酸片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PCR检测周期长、检测通量低等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的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试剂盒、体系和方法是经过反复探索和优化找到的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成本低廉、易于普及的基于多重PCR技术实现的RET基因突变检测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针对RET基因第10、11、13~16号外显子共6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引物组、突变检测试剂盒、突变检测体系和突变检测方法。根据文献调研选择RET基因的第10、11、13、14、15、16号外显子,通过NCBI查找各外显子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最佳的扩增引物,保证各扩增片段之间不会相互作用产生非特异性产物或二聚体。
在本发明中提及的引物对是指包含有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用于扩增特征外显子的引物。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RET基因突变检测引物组,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引物对:
用于扩增RET基因第10号外显子的引物对,其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
用于扩增RET基因第11号外显子的引物对,其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用于扩增RET基因第13号外显子的引物对,其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5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